跨越山海的大爱从来不会隔断,脱贫攻坚的步伐一刻也不停歇。福建闽侯县和宁夏隆德县再次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接起闽宁协作的“接力棒”。
建设托养中心,托起残疾人生活的希望。
隆德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樊学双是闽侯县来到宁夏的挂职干部。他说自己一直在思索如何让最贫困地区这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奔小康,有更多的获得感。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六盘山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共有残疾人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残疾人比例远高于全区和全国水平。
宁夏隆德县积极探索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的模式,整合闽宁帮扶、助残帮扶等项目资金万元,建成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及3个乡镇分中心,采用公建民营模式,落实残疾人托养相关政策,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同时,在托养中心配套建设人造花组装、花灯加工、纸箱组装、手工制作等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摆菊花共同脱兜底保障和政策依赖,转向主动参与、自主脱贫,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脱贫致富,自食其力,点亮人生。
“因为小儿麻痹症,我5岁还瘫坐在炕上,10岁还不会说话。”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系毕业后,残疾人杨杰回家创业,但现实像迎头泼来的冷水:他联系了30多个商家,个个都说对电子商务没兴趣。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残疾人扶贫车间为杨杰提供了岗位,成了他生命的新起点。打工挣钱后,他开设淘宝店铺,销售隆德当地特产,月收入达元以上。
“扶贫车间让我从家庭负担变为家庭支柱,让我用一技之长促进家庭脱贫,日子有了奔头。”杨杰说。
23岁正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年龄,然而和同龄们那些妙龄女孩相比,家住杨河乡玉皇岔村的杨洋却已遭受了多年的病痛折磨。四岁的时候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耽误了治疗,导致左眼球向下移位;年,背部又长出一个硬块,无情的病魔一次次折磨着杨洋的身体,给她的心灵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十多年的漫漫求医路,使得这个本就残疾而又贫困的家庭显得更加的摇摇欲拽。年,杨洋来到托养中心后,由于身体原因,只能简单的干一些简单的人造花、纸箱等组装工作,尽管如此,她每个月也有元左右的收入。用她自己的话说,这里真是一个让人感觉服务热心、大家舒心、家人放心的温馨家园。
目前,隆德县已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4个,托养重度残疾人名,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县级第一个集残疾人托养、工疗、康复、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托养机构。
打造电商中心,助力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
年8月,隆德县残疾人孵化园成立了“残疾人电商协会”,由政府出资对电商创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为创业的残疾人前3个月每人每月给予元岗前培训工资,激发残疾人创业热情。日渐乐观的辛宝同和几个热爱电商,心怀梦想,志同道合的残疾人青年朋友加入其中,成为隆德残疾人电商协会理事长,并办起了青年残疾人电商小铺,开始销售隆德县的特产和宁夏土特产。9月,借助闵宁扶贫资金,成立了闽宁协作隆德县残疾人青年电商创业就业协会,并注册闽宁协作助残乐购微商城、闽宁协作助残乐购平台、淘宝网店,对宁夏的枸杞、隆德县的道地中药材、蜂蜜、牛羊肉等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引导在托残疾青年牵头,其他残疾人入股,共同成立电商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运营隆隆薯农副产品线上微商城及厦门、成都、隆德共4家线下体验店,销售当地优质农副产品,创业增收。通过双向促销,如今已实现了销售额余万元,净利润90余万元的好成绩。
“我真是没想到,自己在这里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而且还创造了经济价值”。这几天,忙里偷闲的残疾小伙辛宝同没事的时候总会打开手机看看银行发的短信通知,通过做电商,自己去年至今不仅获得了5万元的奖金,而且全年收入达到11万元。盯着这些数字,回想这几年的经历,辛宝同的眼眶有些湿润,感觉自己就像在做梦。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在他看来,三年前的自己度日如年,想活活不下去,想死死不了。而现在,通过闵宁协作助残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他的确实现了从当时对生活的绝望到如今的自信阳光。涅槃重生后,辛宝同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应该被尊重,足不出户卖产品,电商创业,让残疾人的创业梦想有了安放之所。今年26岁的李佳阳光帅气,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我们很难将他与脑瘫联系到一起。尽管患有脑瘫,认识的字有限,但李佳却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年8月,隆德县残疾人电商协会成立后,李佳来到托创园负责电商平台店铺、商品包装设计。聪明伶俐的他很快学会了电商平台操作和基本的包装设计等工作,月收入近元。在他看来,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才使自己重拾了自尊,重建了自信。
截止目前,全县目前集中托养各类贫困残疾人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人,安置就业名。实现销售额突破余万元,利润多万元。年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分红-元。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多名建档立卡重度贫困残疾人分红全覆盖。
年7月,隆德县通过闽宁协作,招商引资引进深圳恒源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入驻六盘山工业园区,成立隆德县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走进该限公司,“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九个红色的大字非常醒目。据公司董事长潘文贤介绍,目前,公司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89名,辐射带动残疾人居家就业多名,一年可为残疾员工创造万元至万元的收入。
今年快五十岁的张世坤是联财镇太联村村民,18岁在煤矿务工时不慎被煤斗挤压了腰椎神经,下肢体失去知觉。他说,以前在家的时候,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每天要家人侍候,现在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到2元的工资,让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年以来,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依托闽宁协作优势,确保“闽宁扶贫车间”残疾人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每天指派专用货车,把货源送到残疾人托养中心“扶贫车间”。目前,隆德建成前庄、红崖、张树、丰碑等村、社区11个人造花扶贫车间,80多名残疾人在车间就业,多名残疾人通过在家代工实现居家就业,人均月收入—元。“闽宁扶贫车间”成为隆德脱贫攻坚战线上一处靓丽的风景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隆德县贵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有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等文化产品的优势,而文化产业具有轻资产、重品相、劳动密集等特点,正适合肢残人士从事相关工作。据此,隆德县建成残疾人文化创业街,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培训力度,让15名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拥有自己的门店。肢体残疾人刘云有了书画创作室,重度残疾人刘芳芳有了刺绣坊,盲人牛安银、周银河有了中医按摩店……现在,刘云带着母亲经营书画室,年收入3—5万元,自立于社会还能孝敬老人。他常对喜欢书画的朋友说,有事做的生活让他感受到了快乐和尊严。
截止目前,隆德县就业创业残疾人达人,占持证残疾人的35%;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人中人已脱贫。
“升级版”的闽宁协作通过生活与发展并重,政府与社会协同,扶贫与扶志相统一,在为重度残疾人生活兜底的同事,激发内生动力,树立社会榜样,努力帮助大家用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把消费扶贫、金融扶贫、东西部对口支援等政策向残疾人倾斜,帮助残疾人创业起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发扬扶贫济困精神,帮助残疾人在产品组织、宣传、消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培养了一批电商人才,打造了一批优质产品,孵化了一批创业网店,吸引了一批忠实客户,实现了残疾人创业项目通过市场方式长远发展。而这种理念带来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胡冬梅摄影彭甲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