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三剑客
题图/大唐
昨天,大学同学发给我一段视频,说看了心里很难过。
我明白他的意思,是替退伍军人鸣不平。
连续看过几遍后,我的心情由最初的愤愤不平逐渐演变成平心静气,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见惯了太多的退伍军人被无辜地推上道德高地接受不分青红皂白的舆论审判。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我们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被舆论所裹挟。
在上网查阅了大量素材和浏览了网友的数千条评论后,我总的感觉是绝大部分网友还是比较冷静客观。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在《扶不扶?服!》中说过的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在这里要申明一下,案件中的老人更多的可能是脾气差。
正义是不会缺席的,退伍兵一审被判有期徒刑2年,二审认为原审认定事实不清,发回重审。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老兵已经被关押了一年10个月;而且为了打官司,老兵母亲70平方米的住房被法院拍卖掉,拍卖款多万主要赔偿给老人的家属;甚至老兵的孩子都以父亲坐过牢感到羞愧。
也曾枪林弹雨热血时,只为护国征战死,未想见义勇为惹事端。
如果现在问老兵后悔劝架吗?我想他的答案里会有几丝遗憾吧。
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无奈地选择了沉默。
退伍军人在离开部队后,依然勇敢无畏。
如果你留意到江西抗洪和龙岩新能源企业爆炸。
我曾经的战友,如今的退伍老兵,现在正奋战在危险的最前线。
他们都是第12年转业回去的,现全部奋战在江西抗洪一线。和其中一位老兵取得联系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多,他已经连续两天没有合眼,也不是没有休息时间,是根本睡不着。
正如他自己说,穿过军装,早已把牺牲奉献刻在骨子里,把危险和苦难挡在胸前,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怎能睡着?
他的话很朴实却也很真实。
最近有很多关于抗洪抢险的推文,感动、感伤、感恩,军人又一次成为焦点。
很多网友拿年这次洪水和年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冲不垮的堤坝,是因为有压不断的脊梁。
有很多退役军人在得知老部队参加抗洪后,连夜追赶老部队,或慰问,或参“战”……
另一座城市,第五年的退役老兵正冒着浓烟强行突击。
12号是星期天,前一天他在某快餐店上的大夜,按理,此时他应该在补觉,但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周末的安静,当地武装部要求他前往爆炸企业参与灭火。灾情就是命令,根本来不及犹豫,换上军装,便出发了!
“害怕吗?”完成扑救任务后,我问他。
“放下电话的时候会怕,但在奔赴现场的路上,看到四面八方赶来的老兵到平静了许多”他安静地说道,“可能老兵给了我力量。”
这些老兵是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也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很普通,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就是这群普通人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
老兵对得起我们,我们千万不能辜负老兵!
善待老兵,守护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一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论在哪里,都仍然选择守护这个社会。
在战友的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外婆说:“每个星期二、四、六的晚上,我都会守在电话旁,等你的电话视频,如果没有接到你的电话,我晚上就会睡不着。”
打那以后,每当领到手机,无论多忙,我都会抽出20-30分钟时间,整理好情绪,对着镜子笑笑,然后找准表情把电话视频拨过去。
“有笑也有泪,这才是人生”。
我对自己说,“当一个人懂得收起泪水,便拥有了一颗强大的心;当一个人懂得微笑面对,便懂得了青春要有所担当”。
说这段话的是一名列兵,但她已经把青春和担当联在了一起。我们怎样,我们的国就怎样;如果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担当二字,试问这样的国谁不敬畏?
在西藏阿里,平均海拔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45%,普通的感冒都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水肿、脑水肿。
33岁的高原军人、年轻的火力科科长倾志明倒下了。
在海拔米的青藏高原上,他还没来得及走出野外驻训帐篷,就摇晃着坐倒在沙盘边。沙盘上还画着他前一分钟推演的战法图,他感到头痛,捂住脑袋,以为像平常一样“歇歇就好”,却没能再站起来。
倾志明被诊断为脑室出血。6月29日,这位年轻的军人因病情过重,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战位。
▲6月23日,实弹射击考核前,倾志明在阵地上指挥调度,战友为他抓拍了这张照片。倾志明生前照片不多,这是他最后一张戎装照。
我曾在采访陆军组织的边海防比武时,看到一名被紫外线晒伤的新兵,“为什么要去高原当兵?”我脱口而出,语气里满是心疼。
像是点燃了万花筒,周围的战友纷纷抢答,其中有个答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会有为什么,守护自己家的土地没有为什么。
这个答案让我有点面红耳赤。
是我低估了一颗高原军人的心,他们只是想单纯地守好这片天。
除了奉献热血,我们的军人还会奉献最宝贵的生命。
6月12日下午,南部战区某旅排长陈瑞,在边境线组织训练后突发疾病,生命终止于28岁。如果不是出意外,他结束任务就可以回家结婚了。
陈瑞父母在得知儿子牺牲的噩耗后,悲痛地说:亲戚都在,只是喜事变丧事。
(素材来源:豫南瞭望哨)
年7月15日,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吉布哨所哨长苏万飞,在保护战备物资时,不幸坠崖牺牲,年仅28岁。
前段时间,我在后台还看到一条留言:
“他消失了近两个月,我每天都在各种新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