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503/6210222.html病理生理过程(上)
到目前为止,出血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见图1。传统观点认为,血凝块对脑室通道造成的压迫或者阻塞可能是导致急性脑室扩张的重要因素,而炎症介导的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回流通道的闭塞,如蛛网膜下腔颗粒纤维化、蛛网膜绒毛纤维化,可能是引起迟发性脑积水的关键环节,但仍然缺乏有力的实验证据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对上述观点陆续提出了挑战,并先后观察到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血液代谢产物,如血红蛋白、铁、凝血酶和TGF-β1等同样参与了出血性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
图1出血性脑积水病理机制示意图
红细胞进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后会逐渐开始破裂,继而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在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作用下血红素被分解为铁、一氧化碳和胆绿素。一项临床研究发现,PHH新生儿CSF中游离铁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另外一项研究还报道,CSF中铁蛋白(内源性铁螯合剂)水平升高与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为了探寻血液成分在PHH发生中的作用,Strahle等将血红蛋白、铁和原卟啉(不含铁的血红素前体)分别注入新生大鼠侧脑室内,24h后MRI发现血红蛋白组和铁处理组大鼠均出现了明显的脑室扩张,而原卟啉组却没有脑室扩张形成。进一步研究观察到,去铁敏(铁螯合剂)治疗有效地减轻了血红蛋白诱导的新生大鼠脑室扩张,该研究结果提示: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生的铁参与了新生儿PHH的发展。该研究结论在成年IVH模型中也得到了印证。Gao等分别将完整红细胞、裂解红细胞注入成年SD大鼠侧脑室,24hMRI发现裂解组出现了明显的脑室扩张,HO-1以及铁蛋白高表达,而完整组大鼠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紧接着,他们将裂解的红细胞与去铁敏混合注入大鼠侧脑室后发现,大鼠侧脑室扩张程度、脑室壁损伤程度均显著减轻。上述研究提示: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铁参与了出血性脑积水的进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