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造影剂外渗是出血了吗 [复制链接]

1#
前?言

?????????????????一般认为,由于急性期血脑屏障的破坏,造成术后造影剂外渗或瘀滞很常见。但在非急性期,如果出现脑实质造影剂外渗或瘀滞则很少见;我们往往会担心,它是否意味着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这涉及到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方案的调整,以及平衡出血风险及颅内支架再闭塞的矛盾,临床处理较为棘手。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模糊10月余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降压治疗,平时血压控制在/80mmHg。发病时头颅核磁未见明显梗死;外院CTA提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左椎闭塞。门诊给予双抗+他汀治疗,但1月前又再次频繁发作,每次持续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后自行缓解。复查磁共振未发现新发梗死。主要影像学检查如下图所示:01发病时核磁(DWI)及外院DSA检查:磁共振无明显新发或陈旧梗死灶,DSA示椎基底结合处重度狭窄。02经严格双抗+他汀药物治疗,患者仍有头晕、视物模糊发作。入院查磁共振未见新发梗死,高分辨核磁提示左椎颅内段闭塞,右椎基底动脉汇合处局限性重度狭窄,斑块呈偏心,强化明显。03患者经严格药物治疗后,近期症状仍频繁发作,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右侧椎基底部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较顺利,术后常规复查平板CT,发现在延髓背侧有片状高密度影,考虑造影剂外渗或出血。立即中和肝素,患者未醒麻醉,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予严格镇静、控制血压、暂停抗血小板药物等对症处理。4小时后复查床旁CT示高密度影无明显增加,床旁TCCD示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术后第一天(约术后20小时)再次复查头颅CT示高密度影基本吸收,床旁TCCD复查示血流通畅。遂加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停镇静拔管,患者苏醒后神清语利、瞳孔等大、伴呃逆、无头晕、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不适,四肢肌力及运动感觉功能正常,转出监护室。对症治疗后,患者呃逆缓解,无明显其它神经缺损体征,但术后第3天复查磁共振(如下图),仍可见延髓背外侧及中脑点状新发梗死。术中情况:术中选用Gateway2.25*9mm球囊以8atm压力预扩张。因球囊成形不满意,考虑狭窄斑块较硬,随后予Apollo2.5*8mm支架植入,术后狭窄明显改善。

?????????????

术前造影术后术后4小时CT平扫(CT值Hu)术后20小时CT平扫(基本吸收)

术后20小时CT平扫(基本吸收)术后第3天复查磁共振示右侧延髓背侧、中脑偏左侧点状梗死。

回顾本病例,手术相对较顺利,术后常规应用DSA机器扫——平板CT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比较意外的是术后平板CT示延髓背外侧片状高密度影,到底是造影剂外渗?还是出血?或是二者兼有?单从平板CT难以鉴别。

当时能做的是首先按照颅内出血并发症处理、马上中和肝素,不醒麻醉,带气管插管返ICU。术后严格镇静、控制血压、暂停抗血小板治疗;术后约4小时,再次行床旁CT检查,未发现脑干高密度区面积增加、脑室无受压,说明病情稳定,暂不需考虑手术等其它治疗方案,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病例反思01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的鉴别:

对于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鉴别,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双能CT:

双能CT可以获得三种序列图像:融合图像(MIX)、虚拟平扫图像(VNC)和碘叠加图(IOM)。由于出血在MIX及VNC序列上呈高密度,在IOM上不显影;而造影剂在MIX和IOM呈高密度,VNC上不显影;从而能较好的将两者区分。缺点:医院都有双能CT。双能CT上出血和造影剂的鉴别:在不同序列上密度不同。

CT值出血CT值一般60~80Hu,很少超过Hu,而造影剂往往Hu。在体外实验中,不同比例的血和造影剂混合后在融合图像和VNC序列上的CT值,只有纯碘成分的样本在融合图像上CT值超Hu。

普通CT

造影剂渗出一般无占位、水肿效应,吸收时间平均12~24小时即能明显吸收,而出血可能有占位、水肿效应,吸收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

MRI

MRI也是很可靠的鉴别的检查手段,但核磁检查时间较长,需更换无金属物的气管插管,考虑患者急性期也不方便搬动,3天后病情稳定,才行后续检查。

02造影剂外渗的原因血脑屏障破坏

血管内治疗术后用DSA机器做平板CT发现手术区域高密度灶,最常见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这认为与脑梗死导致血脑脑屏障破坏相关,除了导致造影剂外渗,当然也可能导致血液成分外渗,通过双能CT或MRI检查,可以比较可靠的鉴别是否造影剂外渗。

一般认为即使是造影剂外渗,也提示术后有继发出血的高风险,特别是术后还需要继续应用较强的抗栓药物。但也有文献报道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术后造影剂外渗很少会导致出血转化,但造影剂外渗部位往往意味着已经发生了脑梗死。对于本例患者,因为术前核磁DWI及Flair序列都未发现后循环脑梗死病灶,因此造影剂外渗的机制应该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不一样。

无复流(no-reflow)现象

这也常见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指的是尽管大血管闭塞得到有效开通,但在毛细血管水平仍然存在灌注不足,血流淤滞,因此会导致造影剂滞留,不能排空,平板CT复查也可见高密度表现。

它是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重要原因,机制仍不详包括内皮细胞肿胀、微栓子广泛形成等。本病例并无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再通,似乎也不好解释。

过度灌注损伤

我们知道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可能出现过度灌注,复查CT也可见颈动脉供血区造影剂瘀滞同时伴严重水肿,一般认为与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受损相关,处理不及时,会出现出血转化,是颈动脉支架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相对于前循环,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术后过度灌注损伤发生机率更低,而且如本例患者仅限于脑干延髓小片部位,可能性更小。

造影剂损伤

造影剂脑病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说明了造影剂的脑*性。造影剂对血脑屏障也有损伤,但一般来说,血脑屏障完整很少出现造影剂外渗。

如果同时还存在其它原因脑损伤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则造影剂的影响会产生叠加作用,脑损伤缺血部位会出现明显造影剂外渗。本例患者术前无脑梗死等损伤,应该是是血脑屏障完整,造影剂外渗的机率很低,而且是如此局限的造影剂外渗或瘀滞,因此单纯造影剂损伤可以基本排除。

总结

总之,本病例作为择期手术,术前无明显脑梗死、术后双能CT排除脑出血、术中即刻平板CT发现的高密度灶考虑为造影剂外渗或瘀滞,其机制应该与急性脑梗死不同。

初步检索文献,很少有类似的报道和原因分析,这可能与择期血管内治疗一般不在脑梗死急性或亚急性期间进行,所以该现象发生率低;同时这种造影剂的外渗或瘀滞可以很快吸收,并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没有引起术者的足够重视有关。具体到本例造影剂的外渗或瘀滞,我们猜测仍可能与球囊或支架成形时,对穿支血管的可逆性损伤相关。穿支血管的损伤导致对应脑干供血区缺血、血脑屏障破坏、造影剂排空延迟,损伤恢复后造影剂很快排空,根据穿支血管损伤和恢复的程度,一般只遗留小梗死灶,很少发生出血转化,也无严重并发症。相反,如果导致穿支血管严重损伤、急性闭塞,造影剂将到不了相应供血区,同样也不会有造影剂的瘀滞或外渗。过去一年,我们有3例类似的患者:其中2例采取了不醒麻醉、转监护室严格镇静、控制血压、暂停抗栓治疗以及术后及时(12小时内)复查CT等对症处理;另一例因为造影剂瘀滞或外渗的面积较小,直接醒麻醉拔管。这3例患者除造影剂瘀滞或外渗区发生小的梗死灶外,都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而对于有陈旧性脑梗死的择期血管内治疗患者,如果造影剂的瘀滞或外渗主要发生在陈旧性脑梗死部位,如果不是面积很大,则风险更小,应该可以常规醒麻醉拔管、继续抗栓治疗。策划

陈文筱投稿

sakura_

to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