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宋兆普正在问诊。刘鹏摄
中新网平顶山8月30日电题:医者宋兆普:人生太短,我要尽可能多治病救人!
记者刘鹏
一大早,满头花白的宋兆普已坐进了诊室开始问诊。门外,围满了慕名前来的各地患者。
这是记者近日随“‘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媒体采访团在河南汝州看到的一幕。
出生于年的宋兆普,是河南医院的党支部书记、院长。16岁起,出身中医世家的宋兆普就跟随父亲学医行医。40多年来,他谨遵家族“施医舍药、感恩病人”的古训,不收挂号费、诊疗费,诊治患者已达余万人次。
图为宋兆普在脑瘫患儿康复室查房。刘鹏摄
作为一名从乡村走出来的医生,宋兆普深知普通老百姓看病不易,看大病更难。作为一名党员,从年5月开始,宋兆普运用自己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金庚康复疗法”,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救治福利机构收养的脑瘫弃婴和一些贫困家庭的脑瘫患儿。
13年来,宋兆普带领医疗团队公益救治脑瘫弃婴达多名,其中有多名趋于正常化,名陆续被国内外家庭收养,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年初,在了解到新疆和田地区脑瘫发病率高,许多患儿因当地没有专业康复机构无法及时治疗后,宋兆普先后20次赴新疆考察巡诊,并接收了三批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洛浦县等地的66名脑瘫患儿到河南汝州免费治疗。
10岁的维吾尔族男孩穆海麦提就是被接到汝州免费治疗的患儿之一。“刚来时,孩子的腿和胳膊都是僵硬的,伸不直,连吞咽都困难。”回忆5年前刚到汝州时的情景,穆海麦提的妈妈贝丽克孜说,当时孩子的病情属于特别严重,经过这几年的治疗后,目前孩子吃饭、睡觉以及交流都好了很多,在精神放松时还可以走路,病情明显好转。
图为宋兆普与新疆患儿家长贝丽克孜交谈。刘鹏摄
“在汝州陪伴孩子的这几年,医护人员让我感觉到了家一样的温暖,特别是宋院长更像是家人一样对我们远道而来的患者、家属悉心照料。目前,其他恢复较好的孩子已经陆续回家了。”贝丽克孜对记者说,让她感到最遗憾的是没能早一点认识宋院长,以至于孩子治疗较晚。“我要在这里继续陪孩子治疗,因为有宋院长和医护人员们在,相信孩子会恢复得越来越好。”
来自墨玉县的吾妮且木·吉力力,在陪伴孩子治疗期间,医院的康复师教给了她康复治疗技术。在回到家乡后,吾妮且木·医院当上了一名康复技师,实现了从农村家庭主妇到“白衣天使”的转变。如今不但孩子康复了,她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了使更多的脑瘫患儿得到救治,近年来,医院联合在和田、喀什地区组建了四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填补了当地没有脑瘫康复机构的空白,并义务传授中药以及治疗技术,还定期派康复专家上门指导工作。据悉,截至目前,4家医疗机构已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超过人。
资料图:年7月27日,宋兆普在新疆喀什巡诊。马占伟摄
“学医的都知道脑瘫比较难治,我们也曾劝宋院长不要接收那么多病人,但每次他都会说‘脑瘫孩子太可怜了,能治好一个是一个。’”医院康复科主任郭素云看来,已年近六旬的宋兆普在行医路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特别是针对贫困、孤残病人,他的原则就是该花的钱尽量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要花,对一些病情简单的病人,干脆告知单方或当地土产的草药,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医德医风的榜样。”郭素云说。
数十年广行善举、大爱无疆,宋兆普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感动中原十大杰出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其实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在我看来,人生太短、太短,既然上天让我成为一名医生,就是让我到世上来救人,那我一定要尽可能地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宋兆普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