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的“裸跑弟”吗?
年,3岁的南京男孩何宜德,在美国郊外雪地裸跑训练意外走红,之后被人称“裸跑弟”。
何宜德因出生早产被诊断为脑瘫儿,父亲决定进行特训。于是,就这样被按下了人生的“快捷键”。
4岁,他独自驾驶船出海
5岁,开飞机
6岁,出自传
...
年12月,11岁的何宜德拿到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自考成绩单和预审通过单,大学专科顺利毕业。
近日,这对8年前就备受争议的父子“裸跑弟”何宜德和“鹰爸”何烈胜,重回大众视野。
何宜德在个人微博回应争议称:“感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对我的关心,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成绩,也更谈不上成就。从小我爸爸就对我严格要求,以及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而已,谢谢大家。”
何烈胜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简历肯定是没造假的。”
同时他表示,有关于自己奉行的“鹰式教育”理念和儿子的成长经历,欢迎各界批评。可以线下直接来和我沟通,看一看我把孩子教育成了什么样子。
父亲何烈胜解释,儿子是7个多月的早产儿,刚出生时才3斤8两,大脑中间还有4种疾病:脑蛋白低下,脑血管、左脑室出血和脑水肿,被医生判定为脑瘫或痴呆儿。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后续发展,他开始奉行一种自创的“鹰式”教育。
何烈胜根据体商、智商、德商、情商、胆商、逆商、心商、灵商、志商、财商等10商训练,培养儿子何宜德的理解、情感、自理、自控、记忆、反应、体能、毅力等各种能力。
后来还开创了公司,儿子何宜德竟是第一大股东。
何烈胜坚信这样的“鹰式教育”应用到别的小孩身上一样可行,年,一篇名叫《逃离鹰爸》的文章却把何烈胜推到社会舆论的舆论漩涡之中。
文章里将“鹰爸公学”形容成一个只遵循丛林法则的地方,残酷绝情,压根不适合用教育小孩。
随后,因未取得有关办学许可证,涉嫌未经许可从事办学活动,该公司一直处在待业状态。
年,有一次何烈胜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分享“鹰式”教子心得,作者何宜德却在一旁时而打哈欠,时而偷瞄几眼。
在自传中,何宜德说:“请不要用你们成人的眼光来理解我的行为……我最害怕的事情是爸爸打我。我觉得爸爸打我是对的,也是不对的。”
不禁令人感叹,揠苗助长的后果,只不过是父母的攀比心理在作祟。看起来是给孩子一个绚丽多彩的未来,其实是对孩子生命力的轻视。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深以为然。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家
父母最容易的一种迷失方式,就是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
有天赋的孩子在千万人中被发掘,提早进入成人社会的消费世界,出名,赚大钱。然而,出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靠强捧也不能红的行业靠天份出位,又是多么小概率的事。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视连续剧《武则天》红遍华语区,这部片子的女主角是冯宝宝。
冯宝宝的父亲冯峰,之前是一个落魄的粤剧演员。因为女儿漂亮可爱又会演戏,他让女儿在5岁到8岁这三年间拍了部作品。也正因为冯宝宝能赚大钱,后来,她的父母为了争她的抚养权竟闹上了法庭。
17岁时,父亲还将她和同父异母还没成年的妹妹送去当舞女,这些都让她精神崩溃,甚至到了入院治疗的程度。80年代后期,冯宝宝因婚姻不如意也得过忧郁症,自杀过好几次。
冯宝宝60多岁时接受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都没有童年,谈何结束?如果能重来,我要自己选择人生”
整个后半生,冯宝宝都在努力治愈自己,她常常说自己最恨的人就是“冯宝宝”。
冯宝宝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她成功了,成为一名知名演员。不幸的是,她用自己的一生在治愈被父母支配的童年。
日剧《胜者即是正义》中有句经典台词:“成功的童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像玩偶一样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着打的可悲的赚钱机器;另一种就是懂得察言观色、颐指气使的早熟毛孩。”
年4月,一条《女童模被亲妈踢踹》的小视频震怒全网。
孩子妞妞是一名童模,为多家网店拍摄过广告,她被踢的原因是,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不配合。
孩子妈紧急发了道歉说明,却仍然无法平息网友怒火。有网友爆料称,这位叫妞妞的童模,曾经在4天内拍了多件衣服的广告片。而且多次被母亲打,包括用手戳,用脚踢和用衣服架子打。
他们打着“为孩子好”“爱孩子”的名义,严厉控制孩子的行为。用孩子去追名逐利的父母,真的太可怕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共生”:孩子是新的自己,自己是孩子旧的前身。
有这个孩子,我的人生可以再来一次,让孩子来实现自己没有实现或者来不及实现的梦想。
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凭什么要去完成父母的梦想?然而,负责任的父母,从不会这样做。
BBC拍摄过一部关于郎朗的《DoOrDie,LangLangsStory》纪录片,在片子里展示过郎朗的人生轨迹。
有人曾评论说:“看BBC做郎朗的纪录片,深觉如果不是郎朗这样极端开朗活泼的性格和超强的承受力,他很可能早‘枯萎’在了郎爸手里。”
郎朗父亲培养天才的梦想侥幸获得了成功,但是我们不免要替郎朗后怕,如果当初没有成功呢?
一个背负着那么高期望却不能兑现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想想就不寒而栗。
如何“鹰式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尊重孩子
转变思想上的观念,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比如:这没你说话的地方,或者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
而是,应该从心里承认孩子平等的存在,承认他是一个家庭的成员,给他表达的权力。
教育孩子是一场修行。父母的理想自己去实现,不要牵扯到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父母可以给出建议,但要由孩子自己决定。
孩子当“人”看,而不是当“孩子”看,才能真正的尊重孩子。
2.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不能一刀切,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
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脾气和秉性,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孩子。小孩性格和气质是天生的,但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随之变化。
3.学会坚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身教言传,父母的坚持就是孩子的坚持。当孩子看到父母的坚持后,他们也会懂得坚持的意义。
父母以身作则,拥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能力。在孩子坚持的过程中,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力量感越来越足。
父母一味的快进,孩子将迷失自己。懂得更多方法和技巧,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太多因为成绩达不到父母期待,而心理出问题甚至自杀的故事。那些拿孩子做梦想赌注的故事,就算以大团圆结尾,也不代表这个孩子就能一生顺利。
真正明智的父母,如果有别的路可以走,绝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暴露在成人世界。
作家亦舒说过:“她不喜欢看童星表演。童星演戏一直可爱兼受欢迎,然请适可而止,孩童的生活多点插曲不妨,但不能被侵犯、妨碍、扰乱、冒渎、蹂躏。”
但极少有懂得适可而止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修炼,愿我们都能成为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