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重度脑瘫儿进迈入哈佛母子二人一起奔跑2
TUhjnbcbe - 2024/10/22 16:21:00

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学府,是全世界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

有这么一个孩子,他叫丁丁,从北大毕业后,考入了哈佛,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样优秀的一个孩子,却曾经是一个连医生都放弃了的重度脑瘫儿。

他的逆袭,是因为他有着一个最伟大、最坚强的妈妈。

他说:能做妈妈的儿子,很幸运。

01

年7月18日的凌晨,丁丁出生。这一刻,没有料想中的第一声啼哭。刚刚出生的丁丁全身发紫、不哭不闹、双眼紧闭。

经过检查,医生给丁丁判了死刑:重度脑瘫,没抢救价值了,救下来也非瘫即傻。为了孩子和你自己的未来,仔细想想,下决心吧。

但是,邹翃燕不想放弃这个她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她搂着儿子,一夜无眠。凌晨时分,孩子哼唧了一下,随后哭了。邹翃燕哭了,又笑了。

医生说:能哭出来,命保住了,但今后的路必将“痛苦艰辛又漫长”。

痛苦、艰辛,她都不怕,因为,她是一个母亲,是丁丁的妈妈,是他人生的依靠。

只是,她没有想到,这条路走的这么艰辛,而且,一走,就是将近30年。

每周有三天,医院按摩,是邹翃燕雷打不动的事情。许多次下雨下雪,她们母子二人一医院。看着泥猴一样的她们,医生感叹,“这天气以为你俩不会来了。”

邹翃燕回答说:“不,就是下刀子,也要来。”

每次的按摩,对于年幼的丁丁来说,也是一场折磨,丁丁哭着求妈妈放过他,但是,温柔的妈妈一下子变得冷血心肠,她说:不能!因为她知道:她必须保持理性——尽最大努力,为丁丁的命运再多争取一点点逆转。

伴随一路艰辛,希望就像是清晨的阳光挣脱云翳,最初是一丝一丝,后来是一缕一缕。

后来,丁丁学会了跳,学会了握笔,学会了用筷子,学会了写字,虽然比别的孩子慢,但是他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02

初中时,丁丁被保送到了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是,这一次,信心满满的丁丁遇到了麻烦。军训时,要练习高抬腿,丁丁站不稳,但是教官从不批评他。有同学提出质疑,教官脱口而出,“他是脑瘫”。这下,同学们开始嘲笑他。于是,深感屈辱的丁丁打电话给妈妈,说:不想上学了,想回家。

接到儿子的电话,邹翃燕连夜赶到武汉。课间,她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都很幸运,很健康,但是丁丁身体不好。你们长大后,可以当运动员、当兵、当飞行员、去做任何喜欢的事与工作,丁丁不行,他只有读书一条路。现在,他不想上学了,那他以后该怎么办呢?还会开心吗?大家是不是应该理解他、包容他、帮助他呀?

一席话,说的同学们低下了头。后来,丁丁长大后,再次提起这段往事,他说:“虽然妈妈出面一个顶俩,但一辈子需要妈妈这样操心也不行。”

丁丁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强自立,做一个让妈妈放心的孩子。

高二时,他一度成绩十分不理想,他反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考名校?邹翃燕没有理会回答儿子的话,而是带着他去了东湖边看房子。

在一楼,妈妈问:“能看到东湖吗?”“不能。”在六楼,妈妈问:“能看到吗?”“能。”“看得清楚吗?形容一下。”“不是很清楚,就像一个小手绢。”在二十层,妈妈说:“这才是东湖真正的样子啊。”

丁丁明白了妈妈的苦心,很快找回了状态,年,他以分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过多年坚持康复训练,丁丁的身体也越来越接近正常人,总体不影响生活,只是诸如穿针引线、科学实验的精细动作无法完成。年,他放弃喜欢的环科专业,改修国际法,并顺利保送至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

03

工作后,深感知识重要的丁丁想要继续深造,这一次,他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哈佛大学。

邹翃燕鼓励儿子去试一试。原本,哈佛给丁丁发了拒信。在看了导师推荐信后,又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而且是免托福成绩。

邹翃燕,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妈妈,在经历了29年的人生马拉松后,终于把脑瘫儿子送进了世界最顶尖学府。这个漫长的征程,被她自己成为“马拉松”,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为了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妈妈”。

这场马拉松,她付出了艰辛,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幸福和喜悦。

20多年前,一家三代四口人挤在20平方米的平房里,雨天,床头床尾摆满接漏雨的盆桶,窗台经常长蘑菇。那时,丁丁按摩一次5元,一周3次,邹翃燕一个月工资多元。在中国人还不怎么接受保险的年代,邹燕给丁丁买各种保险,希望他将来能有所保障。她连着做了好几份兼职,每天几乎都是一路小跑。

丁丁10岁时,因为一些原因,邹翃燕和丈夫离婚了。邹翃燕把这个事实告诉了儿子,并且和他约定,不在公开场合评论孩子父亲。

丁丁读高三时,邹翃燕的父亲、妹妹都重病住院,邹翃燕再度压力重重。那年,她唯一一次没如约参加同学会。同学打来电话,邹翃燕说,快绷不住了,恨不得找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躲起来。丁丁安慰妈妈说:“妈妈,你不能倒下,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树,姥爷、小姨、我都是树上的藤,你倒了,我们就全完了。你要坚持住啊。等我毕业工作了,我就可以帮你了。”

为了儿子,邹翃燕努力把自己修练成太阳,因为,她想用自己的阳光照亮儿子前行的路。

培养儿子的同时,邹翃燕从未放松对事业的追求:她是副教授,是武汉市教坛新秀、武汉市青年女教职工标兵、武汉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也是湖北省礼仪学会副会长、高级形象管理师。

在邹翃燕家中,有一副挂了30年的画: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依偎在妈妈怀里。这幅画是邹翃燕怀孕时买的,后来发现丁丁有缺陷,她也觉得,丁丁跟任何一个孩子一样,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折翼的天使……还是天使啊!”

邹翃燕感觉,母子俩就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丁丁是一撇,她是一捺,相互支撑,相伴相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打破“非傻即瘫”的断言,考进北大与哈佛,这些,都只是一路上的站点,“人生的马拉松没有终点”。

看到他们的故事,我哭了,相信,许多人都哭了。

我无法想象,母子二人的笑容背后,有多少艰辛,有多少苦难,有多少泪水,有多少汗水。而这一路相扶的奔跑,有多么的不容易。

同样,我无法想象,这一对普通的母子,又是怎样通过他们的倔强和不服输,创造了人间奇迹。

被他们感动,也祝福他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重度脑瘫儿进迈入哈佛母子二人一起奔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