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终身残疾”
救护车医疗转运患者小李(化名),男性21岁,内蒙古通辽市人。小李在北京工作,是明星(演艺人员)的御用发型师,已小有名声。
小李因一次意外出了车祸,出现昏迷频繁呕吐,急诊至北京某一急救中心,查头部CT示脑挫裂伤,中线移位严重,CT后立即进行了左侧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即送至ICU。
明星(演艺人员)的御用发型师
在医院实施开颅术后,次日仍昏迷,查头部CT示右侧顶枕部出现新发血肿,左侧出血量增大并破入侧脑室,此时医生告知家属小李右侧肢体已瘫痪,但家属仍然相信年轻的小李一定可以完全康复。
但在开颅术后33天,小李意识变差,不能发声,无法自主进食,并间断开始发热。小李家属越发感到紧张和紧张小李的病情。
图:头部CT示脑室扩大左侧额叶脑组织持续肿胀脑膨出
此时家属被告知“脑积水可以自行吸收”,且又加用了甘露醇脱水治疗。但脑膨出之后仍继续加重,在2天后家属却又改被告知“脑积水目前没有办法治疗了,最好医院神经外科继续治疗”。
家属带着病历和片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医院医生却回答:“现在的病治疗不难,医院医生手术,也可请我院专家前去进行脑积水分流手术”。
医院医生认为:此时直接行脑积水分流术危险性很高,检查报告显示头部CT示脑积水进一步加重,导致恶性脑膨出,脑组织缺血水肿,所以拒绝了家属外请专家手术的要求;同时劝家属“放弃治疗”自行出院。
图:脑积水加重恶性脑膨出
未婚妻离去,父母不弃
但小李才年仅21岁,正值最美好的年华,小李有一位漂亮“未婚妻”伴随生活了2年,但“未婚妻认为“已没有治疗的希望”,就算命保住了也会遗留终身残疾,选择了离开。
正是印证了古人那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更何况是未过门的妻子。
而小李的父亲是一位老实的农民,看着瘫痪在床上的儿子,对着别人或自言自语总是不停地一脸苦闷地说:“唉,这可怎么办呀?”,母亲也只是一直地哭,不知如何是好。
但在他们一直不愿放弃在坚持继续积极治疗的情况下,一位主管医生给予小李一家最后的希望:“你们可以去李小勇脑脊液科作一次最后尝试”。
无论前路有多渺茫,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得往前冲!
医者父母,重获新生
救护车医疗转运
在前往李小勇脑脊液科的道路上,救护车拉响警笛一路飞驰。
前进的不仅仅是道路,更是希望!
年轻就是希望
年轻总有希望
小李在外院开颅术后52天脑膨出40天,住入李小勇脑脊液科。
入院时,小李神智嗜睡,虽能自动睁眼,但反应迟钝,不能按要求完成简单动作,刺痛不能发声,烦躁易激惹。左侧额颞部颅骨缺损伴重度脑膨出,颈部抵抗阳性,右侧肢体肌力0-Ⅰ级,肌张力轻度增高,腱反射消失,巴氏征阳性。
入院时头CT示脑积水伴:恶性脑膨出,嵌顿的脑组织严重缺血、水肿。
图:入院时头CT脑积水伴脑膨出严重缺血水肿
入院次日即进行了脑室外引流术。
术后第1天,病情改善为:自脑室内引流出大量淡血性脑脊液,骨窗张力明显减轻,嵌顿的脑组织开始回缩,小李意识变清醒,不再烦躁,开始能听懂父母的交谈,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活动左上肢。
图:意识变清醒能按医生的要求活动左上肢
脑室外引流术后第5天,查头部CT示入院时膨出的骨窗被嵌顿而严重缺血、水肿的脑组织完全回缩至颅内,缺血、水肿明显减轻。
图:头部CT示脑膨出和水肿明显减轻
术后23天,入院时偏瘫的右下肢变得能轻松抬起,右上肢可平移。
术后44天,小李在家属搀扶下下床行走,此时右下肢勉强能在搀扶情况下撑住身体,但行走困难,右下肢还无法自己迈出。
脑室外引流术后53天,病情进一步好转,小李能自己独立行走速度稍慢,头部CT示骨窗处的左额叶脑组织水肿消失。
图:头部CT骨窗处的左额叶脑组织水肿消失
脑室外引流术后55天,按计划进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手术前正值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记者采访脑脊液科的李小勇主任,也记录下了小李右侧肢体瘫痪的表现和手术时的情景。
在李小勇脑脊液科治疗73天后小李出院。
图:央视12套采访李小勇主任(医院李小勇脑脊液科专家)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李的身体也在不断地康复着,李小勇脑脊液科的医护人员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接下来,小李要面对的还有很多,但年轻就是希望,年轻总有希望!
希望那些受伤的人永不言弃,也请家人们不要放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