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原理基础是中医的经络理论。小儿推拿用于防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效果比较好,并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家长也可以轻松学会,帮宝宝强身健体。
经络循行于人体全身,是运气行血的渠道,只有经络通畅了,人体才能健康。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疏薄、脾胃不足、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于感触病邪。
通过小儿推拿刺激经络,有助于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更好地抵御外邪侵扰,甚至达到治病的目的。
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身体娇嫩,穴位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不同,有一套专门的手法,如推、拿、揉、运、捣、掐、分、擦等,在力度、手法、位置上与成人推拿有较大差别。
一般来说,宝宝满月之后就可以做小儿推拿,到7岁以前,都是小儿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的时段。
目前小儿推拿主要应用于防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对其他疾病也有效。
小儿推拿对感冒、发烧、咳嗽的疗效较好。通常2-3天,严重的一个星期左右病情可以得到好转。而对于厌食、疳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通常需要10天左右的疗程。太早添加辅食导致的消化不良、喝牛奶后大便发绿等,用小儿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小儿推拿在脑瘫、斜颈等疾病的治疗有非常突出的效果。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宝宝机体的免疫力
不过,并不是所有病情都可以单纯通过小儿推拿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必要时会加上吃药、打针等其他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DIY推荐手法
手法一:打马过天河
适应:发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口舌生疮等。
方法:
1.家长右手蘸清水或酒精水(水:酒精=3:1),滴到宝宝左手掌心(内劳宫穴);
2.宝宝左手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划一直线,称为天河水。家长用食指、中指指腹顺着拍打或推拿该处-次(高烧厉害时,可以拍至出痧),边拍边吹气。
手法二:头面部按摩
适应:感冒、发烧。
方法:
1.头面部四大手法:开天门(家长在宝宝眉心至前发际划一直线,双手拇指交替沿该线向上推)、摸双柳(家长用双大拇指沿着宝宝的眉毛由内向外推开)、运太阳(家长在宝宝的两眉外梢后太阳穴处,揉三按一)、揉耳后高骨(家长在宝宝的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处,揉三按一);
2.擦头颈部的风池穴(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平风池);
3.按印堂穴(两眉毛之间)、擦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0.5cm)。
提醒:各穴位约36下,以热为度。
手法三:运八卦
适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疳积、厌食。
方法:
1.摊开宝宝的左手心;
2.家长用右手的拇指以宝宝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顺时针画圆打圈,以热为度。
手法四:捏脊
适应:提高免疫力,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睡眠不安、发烧夜啼、多汗等。
方法:
1.从尾骶部开始,双手沿着脊椎两旁,用捏法将皮捏起;
2.边提捏,边向前推,直至枕颈部,重复3-9遍。
提醒:捏脊相对较痛,宝宝可能出现哭闹,可以放在小儿推拿的最后阶段。
编后语:小儿推拿简单手法家长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