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准爸爸准妈妈都想知道
肚子里的宝宝是否健康?
长什么样?
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到底在做什么?
......
做完四维彩超可以解答这些疑惑
可是报告单上一系列数据让准爸妈们犯了难:
双顶径是什么?
脐动脉阻力指数又是什么?
FL?HL?HC?
怎么就有这么多看不懂的名词?
医院陈瑞祥主任
给我们讲解
四维超声检查单上的名词
都代表什么含义吧~
一、胎儿发育指标
双顶径(BPD)
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长部位的长度,又称为“头部大横径”。当初期无法通过头臀长来确定预产期时,往往通过双顶径来预测;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儿体重时,往往也需要测量该数据。
头围(HC)
测量的是胎儿环头一周的长度,确认胎儿的发育情况。
腹围(AC)
也称腹部周长,测量的是胎儿腹部一周的长度。用于和腹部前后径(APTD)和腹部横径(TTD)一起来推测胎儿的发育。
股骨长(FL)
胎儿大腿骨长度,正常值与相应的怀孕月份的双顶径值差2-3cm。
肱骨长(HL):
上腕骨的长轴,用于推断孕中、晚期的妊娠周数。
小脑横径(CTI)
就是小脑水平的长度,用来测定正确的孕周。
二、羊水情况
羊水深度和羊水指数
B超测羊水通常有两种测量值,一种是最大深度,通常在孕中期,羊水最大深度小于等于2cm为羊水过少,大于等于8cm为羊水过多。还有一种是“羊水指数”AFI,多用于32周以后,8-16cm为正常,5-8cm为偏少,小于5cm就过少了。但这主要是一种估测,如果在超声检查时显示羊水少,超声医生一般都会提示。
三、胎儿和脐带的情况
脐带是否绕颈
脐带绕颈只是影像学上的一种表现,只是在胎儿的颈部看见有血流学改变,究竟是脐带漂浮在颈部周围还是绕在颈部周围,无法具体判断。
出现这种情况,要做好自我监测,定期产检。
四、胎儿心率和脐血流
胎心
有、强为正常,无、弱为异常。胎心频率正常为每分钟~次之间。
脐带血流RI
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S/D:脐动脉血流速度峰谷比。孕20周大于3.0,孕28周后一般会逐渐下降,常在3.0以下。
五、胎盘情况
胎盘分级
医学上,将胎盘的成熟度共分四级:0级、I级、Ⅱ级和Ⅲ级。0级是不成熟,Ⅰ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Ⅱ级为胎盘接近成熟,Ⅲ级为胎盘已经成熟。正常情况下,越接近足月,胎盘越成熟,而胎盘功能则随胎儿成熟逐渐下降。大多数准妈妈将近足月时,胎盘成熟度在Ⅱ、Ⅲ级。
六、胎位情况
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在孕期常见的胎位不正主要有臀位、横位、头位异常。
但是,有这种情况的孕妈也不必太着急,胎儿体位会随着孕期的发展有所改变,所以,孕妈一定要做好孕期的定期产检。
七、其他数据
侧脑室
胎儿侧脑室正常应该在1cm以下,侧脑室增宽大多是由胎儿脑脊液过多造成的,胎儿后期大多能够自己吸收,一般医生会建议孕妇隔两周再做B超看看是否继续增宽。
后颅窝池
正常情况下,颅后窝的最大深度不超过10mm,5mm则为颅后窝积液。若后颅窝池增宽10mm,则应该高度警惕。
肾盂分离
一过性的肾盂稍微分离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是胎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引起的,一般孕后期不会加宽,多半会逐渐消失。
心室强光点
发现心室内的强光点,通常建议4-6周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