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暖人生周志宇5000多台手术,他是
TUhjnbcbe - 2025/3/5 19:30:00

总有一些故事历久弥新,总有一些人活成传奇!医院推出”医暖人生“栏目,带你领略好故事的风采,感悟百态人生。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志宇,他用一把手术刀,把脑外科精细的手术做出品牌,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01

关上无影灯,放下手术刀,缝好最后一针,心电图波线平稳,病人转危为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志宇如释负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场连续9个小时,医院都不愿意接的高难度的手术,在他和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

从手术台上下来,脱掉手术服,换上白大褂,医院夜深人静的长廊上,心潮澎湃,方才那惊心动魄的抢救现场还历历在目。

这样的夜晚,在他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里,已成为习惯。做手术经常是从早做到晚,甚至是半夜。最多的一次,一天下来连着做五台手术。二十多年来他一共做了多台。

周志宇工作照

“累,是肯定的,但是手术的时候往往是精力高度集中,也顾不上那么多,只想做好手术,挽救病人的生命。”周志宇说。

手术台上,周志宇和病人一样,滴水不沾,大手术时八九个小时下来,连厕所都没有去过一次。

因为神经外科的手术太特殊了。提到神经外科,有人把脑外科手术称为“刀尖上的芭蕾”。在大脑神经“动刀子”需要具备高超的精细功夫,这让周志宇每次在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都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不敢有一丝分心。

他深知,只要一分心,损伤一根神经或血管,手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病人的愈后,甚至引起病人的偏瘫、失语等功能性障碍。

正是这样一次次忘我地工作,他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而每次想到今天又多救了几个病人,所有的辛苦都会被付诸脑后,烟消云散,写在他脸上的只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周志宇当选首届崇左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02

挽救一个个病危的生命就是周志宇最大的成就,这种强烈的动力源于他对医学事业的坚守。

医学对他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热爱,高考那年向来成绩优异的他,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医学专业。因为在他看来医学是神圣的,而他立志要做这一份神圣的事业,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

秉承着这一份执着,他顺利地进入了广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并在大学里发愤图强。

在别人忙着谈恋爱的时候,他一头钻进图书馆读书,每天学到深夜,掌握了大量的医学业务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反复运用,善于观察和总结。

周志宇和首都医院钱海教授的合照

平日里,他还经常虚心向老师和前辈们学习,每遇到问题或者得到老师指点,他都会把知识点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

就是这样一份执着和认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大学毕业后的周志宇被分配到了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工作中他比在学校的时候更加努力,一年天,节假日很少有休息,就连周末时间也用在工作上。

“做我们这行,吃不了苦可不行,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要比其他科室医生的成长要花更多的时间,比如其他科室医生的成长需要10年,我们则要再多2-5年。”周志宇这样说。

而投入大量的时间还不算,成为一个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还得有体力。

“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这一整天里可不是光站着,有时候患者部分颅骨需要去除时就要借助咬骨钳,俗称“咬骨头”,“咬骨头”需要很大的握力和腕力,耐力不好可吃不消啊。”

长时间奋战手术台,连吃饭上厕所都顾不上,哪还有时间外出锻炼,增强体力?

在如何增强体力这个问题上,周志宇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那就是在科室内见缝插针,抽时间用哑铃来锻炼身体。另外,他还鼓励科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跑步打球,强身健体。

03

有体力还不行,脑外科手术太精细,更讲究技术。

为了提高技术,周志宇除了注重平日的学习外,不放过任何进修地机会,只要有机会进修,他就会主动报名。

年,他攻读了研究生学历,多次去到医院、医院、首都医院等国内在神经外医院进修学习,掌握当前先进的诊疗技术,并将学到的知识用在临床医疗中,还撰写了大量的医学论文,并发表在核心期刊杂志上,同时组织开展了许多大型学术论坛。

周志宇在学术会议上授课

而平日里除了开展常见病的诊疗外,他还带领团队开展神经介入、神经内镜、显微手术等新技术,尤其在神经介入技术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本人也得到了广西区内同行的认可,并担任了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的副组长。

与此同时,周志宇所管理的神经外科是广西区最大的重型颅脑外伤及重症脑血管诊疗中心之一、广西最大规模的诊疗设备和学术水平最全面的现代化神经外科之一,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疾病及常见脑脊髓肿瘤的诊疗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在重症脑外伤、脑出血的抢救及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方面,联合崇左医院建立了无缝对接转诊机制。而在教学带教工作中,他的团队也获得了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周志宇和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张亚卓教授的合影

周志宇所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源于他在团队建设方面的努力。

考虑到团队都是年轻人比较多,为了帮助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快速成长,周志宇经常帮助年轻医师制定职业规划和培训计划。规范开展教学查房、三级医师查房、病例讨论及业务学习等,并按计划选派人员进行专科进修及培训项目,每年组织开展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

与此同时,帮助他们申请科研课题,并指导他们撰写论文。在他的指导下,每一年科室里都有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除此之外,周志宇经常鼓励他们提高自己的学历,其中一人考上了博士,四人考上了研究生,连续四年内帮助三名医生晋升到副主任医师。

“要是没有周主任的支持和帮助,我也不能快速地成长成才。”科室里,刚刚考上博士的韦医生这样说。

周志宇和他的小伙伴们

04

渴了端杯水喝,冷了穿件衣服,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端饭碗、系鞋带、甚至上厕所提裤子,他们都无法自己完成,他们迫切希望打破这种困境。

作为医生,周志宇总在竭尽全力帮助患者打破这种困境。

从医20多年来,周志宇从未耽误过一天工作,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长期的匆忙工作,周志宇的走路速度也变得很快。

他经常坐诊忙到午饭都顾不上吃,有的时候一台医院住上几天,以便观察每一位患者手术后的状态。

他说,医院里就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而在对患者的救治中,人文关怀尤其重要,就像他所说过的那样:“一个好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单应该是关爱”。

在关爱患者的过程中,周志宇也常常为自己感动,也被患者感动着。

周志宇正在开展示范性教学查房

有一次,他接诊了一名外地的女患者苏英(化名)。这名患者因为右下肢麻木一年多,加重一月住院。在这之前,她医院检查,但由于病情重,手术成功率不高,医院都拒绝了。

苏女士一度陷入绝望。就在她绝望至极,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周志宇。周志宇在对她进行一番望闻问切后,给她开出了检查单,经MRI显示,苏英的第四脑室下缘囊实性占位。经过科室讨论,判断病变是延髓肿瘤。

这是一种极其危重的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至延髓呼吸、心跳中枢及小脑功能,危及生命。可是延髓脑肿瘤手术并非易事,它是脑干肿瘤手术难度的“塔尖”,稍有不慎,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果真,在手术切除的过程中,由于神经中枢受到刺激,患者的血压、心率多次出现剧烈波动,血压急剧攀高,加上肿瘤性质为极高血运的血管性囊肿,手术创面一度血如泉涌,病人生死就在一瞬间。

“稳住!越是危急越是不能慌乱。”周志宇这样告诫自己,也告诫他的团队。

深吸一口气,周志宇急中不乱,紧紧地拿好他手上的“刀子”,一点点地切下肿瘤,仔细分离,并精准止血。

经过6小时的艰苦努力,最终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4个小时,苏英清醒了,生命体征平稳,周志宇和他的团队松了一口气,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么高难度的手术,真的就像与死神的一场赌博一样,生死时速,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稳稳当当。”提起那天的手术,周志宇仍心有余悸。

周志宇和团队正在做手术

05

在周志宇看来,没有比患者醒来后康复的那一刻更激动的事情了。在这个过程中凝聚着太多的情感:患者对生命的渴求、患者家属对未来的期待、医生想要治愈患者的真心……

“就这么危重的病,很多人都叫我放弃,因为手术成功率太低,可是每次看到患者的老公对她的不离不弃,我自己也很感动,生命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硬着头皮往前冲。”采访时,周志宇这样说。

患者的信任就是周志宇最大的动力。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不离不弃,这种真情周志宇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这大概就是在生死面前最本真的情感,最令人动容的真情。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患者苏英术后脑干组织水肿仍可能导致中枢性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因此术后患者还需精心的护理和艰苦的神经康复治疗历程。

周志宇在义诊活动中为拿检查片前来咨询的市民分析检查结果

在这个过程里,周志宇除了嘱咐科室的护理人员对苏英精心护理外,每天都会到病房去看望她,鼓励她。而每每看到苏英老公对她的细心照料,周志宇都会很感动。

“这大抵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你若不离,我就不弃,世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提起苏英两口子,周志宇满满的感动。

我想这便是他所说的:“与其说是我成就了患者,不如说是患者成就了我”深意吧。的确,危重症的治疗是一场“万里长征”,离不开患者的配合。

苏英出院的那天,两口子给周志宇送来了锦旗。“没有周医生,就没有我今天,这份恩情无以为报。”在给周志宇递锦旗的那一刻,苏英和老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06

周志宇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他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总能将心比心,不但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还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经济上的负担,并在生活和护理上尽可能地关心他们。

有一次,他接诊了一名来自市郊的农民患者,这名患者因头部外伤入院,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未痊愈就出院了。再后来,他接到来自患者家属的求救电话,说患者因躁动把受伤未痊愈的伤口抓伤了,伤口化脓,发高烧,村里的医生都不敢去看,请他前去一趟。

挂上电话后,周志宇二话没说就骑着摩托车前去看望患者。当时正下着大雨,他也顾不上身体被淋湿的后果,一心往20公里外的村子里赶去。

周志宇正在与贫困户进行“双认定”工作

一到村子,他赶忙给患者检查身体,发现患者头部的伤口化脓很严重,肺部也出现了肺炎。因家属医院治疗,他随即请村里诊所的医生取来消毒好的手术器械,给病人剃光头发削除化脓了的痂皮,清创处理好感染了的伤口,并制定了治疗方案,请村诊所医生为病人输液治疗。

此时已经是深夜九点,看着患者转危为安,周志宇感到十分欣慰,而患者家属已是热泪盈眶。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医生,这么大老远都跑来为患者看病。”旁边的“三姑六婆、左邻右舍”也对周志宇啧啧称赞。

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周志宇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20多年里,在他的“神刀”和团队的努力之下,治愈了许许多多的患者,许多患者在治愈后留下了感恩的泪水。

在漫漫医学路上,他用坚实的臂膀扛起了医院神经外科事业的重任,因为工作突出,他自己获得了崇左市五一劳动奖章,优秀科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这就是周志宇,一个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努力冲在神经外科前线的“刀尖上的舞者”,他用忠诚、执着、进取之心诠释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服务他的患者,坚守他的医学使命。

医院的义工社活动合影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暖人生周志宇5000多台手术,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