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烟台,看见温暖。
他是曾被医生确诊为一生不能站立、不能行走的脑瘫患者,但39年来,他却用顽强的毅力,达到了生活半自理,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
他的名字叫牟村,是烟台市芝罘区奇山办事处奇南社区居委会通讯员。
脑瘫导致双上肢行动不便,他苦练用脚趾打字和用鼠标,在网上与残疾人交流,帮助他们坚定自信。
他曾在年为抗洪救灾捐款,每个月为孤寡老人捐赠生活费、年随母亲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走上了自立自强、回馈社会的道路。近日,牟村获得“山东好人”称号。
“用脚趾敲出我的精彩人生。”
“我从8岁开始练习走路,11岁才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牟村出生于年,8个月时被确诊为脑瘫,并被告知一生无法站立。这个消息对他的家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是母亲却一直没有放弃,经过十几年四处寻医治疗,他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自己走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牟村说,病情好转以后,他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学习走路。起初练习的时候经常摔得头破血流,浑身淤青,连睡觉都只能趴着睡,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想到有机会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出门,再多的苦都不算什么”。磕磕碰碰3年,牟村终于在11岁那年迈出了第一步,生活也达到了半自理。
学会走路只是第一步,学习必备的技能才是牟村正常生活的基础。当时他没有机会上学,从小只能躺在床上,听着录音机、看着录像机学习拼音认字,靠着母亲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年,牟村自学计算机,相继取得了初、中级技术证书。因为疾病导致双上肢行动不便,他就苦练用脚趾敲打键盘和使用鼠标,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年,他在奇山办事处奇南社区居委会拥有了一份力所能及的通讯员工作。
8年来,牟村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累计用脚趾敲写了20多万字文稿,他先后荣获了年芝罘区自强不息道德模范、年烟台市优秀通讯员、年烟台市青年榜样等称号。
荣誉证书
“志愿服务工作是我毕生的事业。”牟村告诉记者
年,在芝罘区文明办、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奇山办事处的支持下,他和母亲成立了道德先锋志愿服务大队。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团队公益活动的文稿,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宣传,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牟村的母亲是山东省道德模范孔德娟,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也早早成为一名公益行动的参与者。“妈妈热衷于公益事业,她参与的每一场活动都会带着我。”牟村说,因为自己就是在大家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也要尽自己所能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还记得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当看到老人住的简陋环境、穿的破烂衣服,我真的被触动到了,从那之后,我每个月都会给这位老人捐赠生活费。”牟村说,虽然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收入,应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帮助更多残疾人。”“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乐观面对生活。”
牟村说,学会电脑后,他经常与残疾人通过网上交流,帮助他们坚定自信,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
年,牟村在网上结识了脑瘫女孩刘晓辉,多年来,他一直安慰、鼓励刘晓辉,帮助她走出了自闭、自卑的生活阴影。
他说,自己学会电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也希望刘晓辉能够学会,他就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刘晓辉安装上了宽带网,每年生日、春节都给她买礼物,鼓励她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受到牟村的影响,如今的刘晓辉也开办了爱心亭,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并荣获了芝罘区第五届“自强不息道德模范”。
“这是我第一个在网上结识的残疾人,现在她能乐观面对生活,我真的特别有成就感。”牟村说。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是对抗命运的坚定信念,用不懈的奋斗获得幸福——牟村的故事也在鼓励着更多的同行者自强不息,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YMG全媒体记者黄钰峰隋华楠通讯员陈召林颖霞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