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幸孕姐
莉莉顺产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全家高兴不已,产后第四天,莉莉身体无大碍,顺利出院回家了,没想到当晚宝宝就出现了黄疸,医院治疗,婆婆却说,十个宝宝九个黄,晒晒太阳就好了,医院太麻烦了。莉莉想着婆婆带娃经验丰富,也就听从了婆婆的意见,此后几天一直按婆婆教的法子护理宝宝黄疸。
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然而,过了一周以后,宝宝黄疸却还是没有退,且小家伙开始抗拒喝奶,晚上睡觉时还会发出哭闹、尖叫声,有时背部和颈部还会异常弓起。莉莉这才发现不对劲,医院检查,这才得知孩子体内的胆红素已高达30毫克/分升(mg/dl),远远超出正常值(12mg/dl以下),经抢救,宝宝的性命保住了,可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已经入侵了脑部——孩子成了脑瘫。莉莉这才悔不当初,然而悲剧已经无法挽回。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新手妈妈都认为新生儿黄疸只是一种常见症状,进而对其放松警惕,殊不知这样可能会把宝宝推向步入脑瘫的深渊中。因此,建议各位宝妈们提前了解有关新生儿黄疸的知识。
一、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应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早产儿在出生一周内会陆续出现黄疸,不过有一部分宝宝在产后2~3个月内才爆发。
主要症状为:面部及巩膜(眼白)发黄,有些宝宝身体发黄范围可能向下延伸至胸、腹部及下肢,高发的原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的不足,通常在生后1~2周内,血液中总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胆红素的蓄积,使得胆红素浓度上升,进而出现黄疸,具体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二、生理性黄疸VS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颜色呈淡黄色,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内开始逐渐显现,4~6天黄疸面积扩大,此后开始慢慢缩小,足月儿在出生后的2周内能够陆续消退,无需特殊的治疗(每天晒20分钟太阳即可);而早产儿则需要3周左右,医院进行干预处理(光照疗法)。
病理性黄疸:则是由各类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包括溶血、肝炎、感染等,通常会波及全身,颜色呈深黄色,在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宝宝可能还会出现惊厥、抽搐、哭闹、尖叫等异常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查看,一旦胆红素入侵脑部,可能会造成脑瘫甚至危及性命。
另外,民间流传的喝葡萄糖水、吃促进排便的药物、口服益生菌等退黄疸的法子也不靠谙,宝妈们不要着急乱投医。(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