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健康讲座哄骗数百名老人保健品的大坑别再
TUhjnbcbe - 2020/10/24 20:37:00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小编导读:

我们在生活中肯定买过很多保健品,孩子用的,女人吃的,男人使的。但有一种保健品,让我们非常恐惧,那就是老人买的保健品,因为这极有可能是老人被忽悠而买的。

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

前两天一位工商副局长卧底某“健康讲座”调查发现,虚假宣传致使数百名老人被骗。其实,这样的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

经常有类似的报道,哪位哪位老人又被骗上万元。家人报警却无力追回,甚至很多老人还执迷不悟,站在骗子的一方,坚持自己买的东西不是假的。

有的老人晚年的养老钱,甚至棺材本都被骗走了,吃一大堆药不管用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但往往骗子已经逃之夭夭,为时已晚。

案例一:刘大爷闲着没事就和老板一起去听健康讲座,大爷说:“到了那儿后,让大家把尿液取出来,他给每一个尿样都滴了化学试剂,对比完了之后就说我们身体都有状况,不治疗就会得癌症。”

接下来的剧情大伙儿肯定都能猜得出来,老两口被吓了一跳,赶紧掏钱买对方推销的产品。

张大妈:“买了一万四千多块钱,小盒子药,总共是十八盒。”其实刘大爷花了上万块钱买的只是有葡萄糖成分的不明物品。

案例二:82岁的吴先生做了脑部手术后,身体状况欠佳,经老同事介绍,在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续购买了多种不同名目的产品。

随后,该公司销售人员以恐吓的方式向吴先生推销产品,“脑室闭合不全、脑瘫痪、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破裂,不预防会脑死亡、脑痴呆,医院治不好,我们能治好”。

在对方一连串的攻势之下,老人言听计从购买了该公司共计24.5万元的产品。后期,医院做复查,医生称不用食用任何保健品。吴先生意识到被骗,多次和该公司人员沟通退货未果。

案例三:洪女士介绍,近期,一名推销员冒充友好社区工作人员登记老人信息,随后便有人邀请洪女士的父亲参加保健讲座。

第一天洪女士的父母每人花了20元买了一双鞋子,第二天,洪女士父亲又被邀请参加保健讲座,并被免费发放了一床被子和一个枕头,第三天洪女士父亲再次被邀请参加讲座,当场购买了元的蜂胶胶囊。“

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

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会销”保健品。

保健品的骗局陷阱

在生活中,经常有不法商家抓住老人晚年害怕生病、无人陪伴的这种心理和客观条件,对他们进行忽悠。

咱们可以拿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骗子们的招数:

郑大娘背着家人先后买了10多万元的保健品,一心为治好老伴的病。两年后,老伴的病不仅没好,还因脑出血生活都难以自理,而身体很好的郑大娘也查了不少毛病。

郑大娘回忆说,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一个免费送礼品的信息,和多数老年人的心理一样,免费礼品不拿白不拿就去了。

也就是这次拿了免费礼品后,总有人给她打电话,邀请她参加各种名目的会议,有“董事长”、“总经理”、“国家红会领导”、“国家营养专家”及“知名学者”等现场讲座,还有“红头文件”。他们把保健品说成神药,“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康”。

这些“名人”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台下老人们听得着迷。郑大娘说,他们把保健品当药卖,说得神乎其神。

买的初衷只为治好老伴的病,每次去开会只要你一问,人家的“药”就正好“专治”老伴的病,且百分之百能治好,没病吃了能延年益寿。

前些日子,吃了两年保健品的老伴突发脑出血,郑大娘也出现脑血管堵塞,这才终于明白了:这保健品治不了病,更保不了命。

郑大娘说,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以“爷爷、奶奶”相称,让老人们倍感亲切。他们让老人别听家里孩子的话,只有他们才是为老人好,相信他们就能长命百岁。

郑大娘说,怕老人后悔找麻烦,在这家公司的会议室里,工作人员还带领老人们举右手发*誓,反悔退保健品者“天打五雷轰”。

郑大娘说:“起初买这么贵的‘药(保健品)’就是为给老伴治病,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花去家里多年的积蓄,而老伴的病却越来越重,要是再买下去就会家破人亡。

保健品骗局的常见的陷阱:

1、多数以免费量血压、邀请参加免费体检的名义接触老人,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纠缠。

老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一些老人收了礼品觉得过意不去而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2、用或真或假的数据,恐吓老人加剧对自己身体状况担忧,然后介绍自己推销的产品,虚构治病效果。

3、组织老人免费体检、旅游,打亲情牌,在情感的感召下,让老人上当。

推销者抓住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集体联欢,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

老人们往往逐步放松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购买那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4、人际游说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纳一批社交网络庞大的业务员,让他们对身边熟悉的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游说、推销。老年人有时碍于情面,有时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

5、品牌误导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于铺天盖地片面宣传“名厂名牌”、“用药质量生产保健食品”“本厂所有产品效果好”等夸大宣传,使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产生一种误解:肯定是疗效显著,才能这么有名气,买这种产品准没错。因此陷入迷信名牌的误区。

识别保健品真伪

很多人在一波一波的洗脑中,可能就忘了自己的初衷,只是想免费领取点小礼物,最后却把自己的钱财全部搭进去了。这其中,有老人,但也有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年轻人,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保健品的真伪。

1、看“小蓝帽”标志

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

2、看包装

检查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站查询。

3、看GMP认证标志

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

4、看成分表仔细看产品成分说明。

5、看标签

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应有标准的中文、外文对照标签,且中文字体必须大于外文字体。应标明产品的原产国家或地区、代理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也必须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品标准要求。

6、看合格证书

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须能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有效卫生合格证书,并贴有防伪标志。

因为老人在生活,可能免不了遇到这样的骗局,作为家人,我们可能不能时时陪在老人沈斌去提放这种事情,但是我们可以交给老人去识别这些真伪,并提高防忽悠能力。

1、学习可靠、权威的养生知识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各大平台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谣言”时有发生。提醒家人选择权威、有专家指导的健康内容,不要轻信小道消息。

2、别太依赖保健品功能

保健品和药品不同,主要是保健,能真正治病救人的很少。购买保健品不要盲目跟风,要人而异,一定是缺什么补什么,不缺的话不要乱补。

对那些具有降压、降糖功能的保健品,千万不能过度依赖,可以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适当服用保健品作为补充,不要代替药品。

3、多关心老人,医院就医

子女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或者通过电话常联络。在老人患病后第一时间,医院就医,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

4、倡导理性购买

购买前最好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相关批文或许可证明。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及时拨打相关投诉举报电话。

小编说两句

希望我们都能记住最基本的一点: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很多的老年人刚刚被骗时,他可能自己有点懵,如果此时有人在旁边点他一下,亡羊补牢,绝对来得及。但更多的老人不和孩子一起住,或者孩子平时忽略了老人,等到事态严重了,才发现。

其实,从心入手,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于“攻心”。但我们如果平时和家里的老人心贴心,骗子是绝不能有机可趁的!

—THEEND—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这些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讲座哄骗数百名老人保健品的大坑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