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栓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有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是指在脑血栓发作前,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同时保证血压、血糖等平稳。
1、饮食调整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适当选用对于脑血栓的预防效果很好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桃仁山楂,香瓜,木瓜,草莓,柠檬,葡萄,菠萝,鲑鱼,鲭鱼,沙丁鱼等,对降低血粘度,减少血液中不正常凝块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保证充足的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所以充足的饮水对于脑血栓的预防很重要。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因为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
3、生活规律生活规律有利于任何疾病的预防,尤其是脑血栓的预防。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其次忌饭后就睡,因为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二级预防则是在脑血栓发病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通过持续用药来预防。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增加有氧运动。并可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通过二级预防可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密切相关。事实上,老年人的血粘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脑血栓形成。?研究证实,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至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光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粘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必然有一定关系。?
另在研究证实,在深夜让老年人喝?毫升市售矿泉水,则早晨血粘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医学界普遍认出,晚上饮水的确可以降低血粘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当然,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粘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对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