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睿米特约应用手术机器人高血压脑出血
TUhjnbcbe - 2020/11/26 14:22:00

睿米特约报道

第35期

神外前沿讯,9月22日下午,在第九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会前线上学术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专题上,医院的7位专家分享了手术机器人在脑出血、活检、DBS等各类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结合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拓展。

医院院长李廷阳教授以《手术机器人引领脑出血治疗理念改变初探》为主题做分享。本次演讲整理的主要内容:

1、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存在争议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只针对20ml以上病例采取手术;中国急诊急救指南,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血肿量20~40ml,只在有脑疝风险时需要手术;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学,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血肿量大于60ml,开颅血肿清除。

临床工作中发现半球深部少量血肿(<20ml),无显著颅内压增高,保守治疗血肿吸收时间长,最终形成中风囊,压迫神经传导束,肢体偏瘫;血肿量20~40ml,保守治疗,部分钙化,诱发癫痫发作。

我们应用手术机器人做了一部分脑出血手术,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因此我们提出:

1)、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存在争议:(1).半球深部少量血肿(<20ml),无显著颅内压增高,是否手术?(2).对于有一定颅内压增高但无脑疝风险,血肿量20~40ml,病情中等严重,是否手术?

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存在争议:大量脑出血(>60ml),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是否必须要开颅血肿清除?

2、大量脑出血钻孔多管引流

这例病人49岁,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95ml,家属拒绝手术,年轻医生做了血肿和左侧脑室穿刺抽吸、引流手术,术后一周,血肿基本清除,患者清醒,但左侧肢体偏瘫。从复查的CT片上可以看出,丘脑出血变化不明显,内囊后肢受压上抬。因此,我们考虑,如果尽早应用机器人引出丘脑内血肿,缓解皮质脊髓束受压,可能病人肢体恢复会好一些。

3、显微镜下开颅脑出血术

这例病人是CT定位穿刺引流后再出血,出血量78ml,我们在显微镜下,历时6个小时,像切除肿瘤一样(用显微剥离子沿血肿边缘)清除血肿,术中损伤轻,脑组织塌陷好,原位缝合硬膜,还纳颅骨。术后病人清醒,但肺部感染严重,最后放弃治疗。

4、相关文献证据

我们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结合手术机器人,脑出微创手医院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患者。

5、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穿刺、抽吸术目前基于短时间全身麻醉,减少肺部及全身相关并发症,以及可靠的颅内血肿靶点穿刺,我们科脑出血患者大部分采取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穿刺、抽吸手术;少部分医疗费用紧张的患者,也采用3D打印辅助穿刺、引流手术;极少开颅血肿清除。

6、引进的睿米手术机器人

医院今年6月引进睿米手术机器人。

7、医院开展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脑出血手术病例情况自年6月9日,睿米机器人启用以来,共计完成辅助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脑出血43例(其中脑干出血3例),没有再出血病例,没有死亡病例,持续昏迷2例(均为脑干出血病例)。

1).出血量60ml以上13例,最大出血量84ml;2).出血量≤15ml5例(包括脑干出血3例);3).出血量20~40ml之间25例;4).Barthel评分:分7例,61~95分28例,41~60分2例,<40分2例(均为脑干出血病例)。

8、案例和视频

:57岁女性患者,右侧肢体偏瘫6小时入院,术前右侧肢体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计算血肿体积13ml,考虑内囊膝部及后肢受压引起偏瘫,机器人手术抽吸8ml血肿,术后肢体肌力恢复到4级。

(视频1)

术后3日拔除引流管,5日步行出院。

:42岁男性患者,突发左侧肢体偏瘫3小时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醒,烦躁,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肢肌力1级,下肢肌力2级,病理反射亢进。计算出血量42ml。急诊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手术,术后3日拔除引流管。

(视频2)

术中抽吸血肿23ml,术后10日,右侧肢体肌力4级,缓慢步行出院。

:75岁女性患者,突发右侧肢体偏瘫1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浅昏迷,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散大,直径5.5mm,对光反射消失。急诊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手术,术后第2日、第20日复查CT情况。

(视频3)

手术计划放置两根引流管,术中抽吸32ml,术后瞳孔回缩至正常大小,对光反射灵敏。术后3周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步行出院。

9、几点体会: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脑出血的三点体会:

1).半球深部少量血肿(<20ml),无显著颅内压增高,如果有血肿引起的局灶体征,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血肿,疗效满意。

2).对于有一定颅内压增高但无脑疝风险,血肿量20~40ml,病情中等严重,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血肿,可以缩短病程,疗效很好。

3).大量脑出血(>60ml),小脑幕切迹疝形成,可以多靶点,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血肿,快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预后较好。

专家点评

中国医院韩帅博士:再次感谢李廷阳院长的精彩发言。实际上,我今年6月份受到李廷阳院长的邀请,也去参观过医院,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医院是非医院,因为百色市位于三省的交界,医院患者非常多;在立体定向领域,医院在没有手术机器人之前,其医院神经外科李忠华主任已经用3D打印手术导板的形式,已经开始做这种精准的立体定向的血肿穿刺引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3D打印手术导板打印时间很长,医院没有手术机器人之前,他们一直都是精准的穿刺,立体定向的靶点设计都是有很高的追求。

中国医院吴安华教授:李院长工作做得非常好,也很不容易,因为是今年6月份才进的手术机器人,现在已经做43例了,而且也总结得非常好。实际上,技术进步就是说对一些理念的改变,以前我们以为小于20毫升,或者比较小的血肿可能就可以观察,不做手术了。现在随着机器人的应用,也就是说神经外科医生可能有新的观点,我们可以做得更微创;而且小于20毫升的血肿,我们也可以做;有很大量出血的血肿,经过多通道可能也可以做到等等,所以说,李院长总结得比较不错。谢谢李教授。

医院于炎冰教授:机器人医院都在应用,并且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因为做脑出血虽然定位不是要求特别精准,但对于少量脑出血,减少副损伤,减少盲穿的风险等还是非常可贵的;同时也有一些单位做脑干的出血,在精准定位之后进行血肿抽吸,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所以,李院长对于脑出血这样一个经验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希望李院长做这样一个报告,能够给没有应用机器人来完成这项工作的单位提个醒,将来如果有这样的设备,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专家简介

李廷阳教授,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医院院长、*委副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医院、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研修学习神经外科。获得英国伍斯特大学MBA硕士学位,曾到英国及奥地利留学。在脑脊髓肿瘤、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手术治疗有较深厚的功底,近来在人工智能及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支持机构

睿米特约

《睿米特约》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机构Remebot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共同采写制作,报道本领域最新前沿进展,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睿米特约应用手术机器人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