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瘫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陷入无边的痛苦中,家长急于求医的心态,常使患者陷入一些治疗误区,从而影响患儿治疗的进程与效果。
误区一: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视物时间短、表情比较呆板,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只是认为孩子由于年龄小,身体弱等原因造成的。
误区二:
家长发现孩子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出现了问题,带孩子去骨科就诊,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三:
认为科学这么发达总能找到立竿见影的特效药,并不断追寻特效药,几乎试遍所有的广告药品。在浪费金钱的同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长期无效的治疗使家长对孩子的治疗。
误区四:
认为只要孩子走起来就解决一切,所有康复训练都是为走路服务。其实并不是,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必须进行全方面的康复训练,比如智力、心理、语言等康复训练,如果不重视的话,会因此而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西北脑瘫诊疗中心
常崇旺教授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现象,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尽早的康复干预,可以增加关节灵活度,预防肌肉萎缩、缓解僵硬以及关节畸形。激发患儿的运动潜质。
但随着孩子年龄身高的不断生长发育,此时脑瘫儿的症状也逐渐凸显出来,若是一味的采用脑瘫康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孩子肢体的根源问题,就是肢体肌张力。其次就是脑瘫康复训练最大的弊端就是要长期坚持,一旦间断或是康复的时间不到位,就会出现反弹的现象,要想不出现反弹,就要长期坚持康复,一直到孩子成年,这中间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以及经历。而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往往由于上学的原因必然会缩短康复的必要时间,康复的效果往往也不如以前。所以说,在孩子身体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进行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通过手术之后,可以缩短必要的康复时间,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采用的FSPR术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跟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术中可对L2-S1脊神经后跟进行有选择的切断,消除节段间由腰骶神经后根与相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联系,从而减弱下肢肌痉挛,改善病儿肢体的运动功能。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
往期精彩家长须知:脑瘫患儿行走前需要做的康复训练
如何有效的解除脑瘫孩子肢体痉挛现象?
脑瘫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如何做到专业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