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技术为王脑洞ldquo小rdq
TUhjnbcbe - 2021/1/22 3:33:00

近日,福建医院神经外科*金钟主任带领的神经内镜治疗团队利用神经内镜这一新技术为一名49岁的患者进行深部脑室内巨大肿瘤切除术,改变以往开“大刀”治疗方式,极大地避免了手术创伤。

49岁的南安市陈大姐,在家中突发持续头痛及呕吐,随后出现人事不省,医院,行头部CT提示脑室内巨大的肿瘤伴有出血。为了抢救患者,家人紧急将其送入福建医院东海院区神经外科。

通过了解病史后,得知患者于5年前已发现深部脑室内长有巨大肿瘤,医院,当时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手术风险太大,术后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得知以上风险后,患者及家属放弃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机会。

此次发病,从头部CT表现可见“患者脑室内存在一个直径约7cm,如“土豆”般大小的巨大肿瘤,且伴有肿瘤内出血,病情危重,现患者已出现深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手术指征强烈,按照既往的治疗方式,只能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且影响美观。

经过反复讨论,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且与患者家人面对面充分沟通,家人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后,福医二院神经外科*金钟主任决定给陈大姐开展神经内镜新技术,微创手术切除肿瘤。

据了解,脑室肿瘤因病变位置较深,传统显微镜下手术往往需要用脑牵开器牵拉脑组织或者切除部分脑组织后再通过牵开器牵拉后暴露病变,由于景深限制,暴露及视野不足,术中可能造成对脑组织及脑室深部结构的副损伤,术后并发症多,可能造成患者失语及偏瘫的风险。

神经内镜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理念的突出代表,无需开大骨瓣,只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深入手术部位,将直径仅为4mm的镜头伸入手术部位,便可将手术区域的血管、神经以及肿瘤等情况,度无死角高清显示在大屏幕上,更加利于手术操作,更好地保护神经、血管和正常脑组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操作难度要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11月29日,*金钟主任率领内镜团队成员,由一个直径约3公分的骨窗置入神经内镜,并透过身旁清晰的大屏幕,准确地找到肿瘤,从而迅速将其“连根拔起”。

术后复查显示陈大姐她的巨大肿瘤及脑内血肿已被清除得干干净净,目前已康复出院。

?术前CT提示侧脑室内巨大肿瘤伴出血;术后CT提示肿瘤完整切除

?术前外院MRI(5年前)提示侧脑室内巨大肿瘤;术后MRI提示肿瘤完整切除

“我们的宗旨就是尽量用最小的创伤来解决颅内深部问题。”据*金钟主任介绍,近年来,福医二院神经外科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神经内镜手术技术,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武器库中另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神经外科目前已开展了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内镜下脑室肿瘤切除术、内镜辅助下脊髓肿瘤切除术、脑室镜下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脑室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等,已成功救治了百余例患者。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未来在深部脑室内取瘤有了更多保障,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也逐渐由开“大刀”向开“小切口”的方式改变,将为泉州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其他病例病例1

福医二院目前已开展的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此例患者术前大量脑出血,术后血肿完全清除,意识障碍明显改善,2周后恢复神志清楚。

病例2

福医二院目前已开展的脑室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此例患者术前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并出现言语发育迟缓,行走不稳。术后囊肿消失,脑组织受压完全解除,言语功能恢复至同龄人水平,行走不稳缓解。

病例3

此例患者是年龄男性,36岁,因双眼视野缺损入院,垂体MRI提示鞍区巨大肿瘤,明显压迫视神经,行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垂体MRI提示肿瘤完整切除,瘤腔内仅留止血材料,患者术后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术后4天即可出院。

供稿/神经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术为王脑洞ldquo小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