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6(02):--
作者:韦珂珂
单位:医院心内二科摘要目的
探讨人口学情况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分析各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综合影响。
方法
对年11月至年11月医院体检中心60例新发现高血压I级患者(试验组)和30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脂、肝及肾功能、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ventricularinternaldiastolicdiameter,LVI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al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massindex,LVMI)、心率、血糖的差异,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综合影响。
结果
L试验组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60岁及以上人数比例及体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脂异常、肝及肾功能异常人数比例及SBP、DBP、IVST、LVPWT、LVMI、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年龄(OR=5.)、DBP(OR=4.)、LVMI(OR=4.)。
结论
老高血压好发于高龄、高体质量指数、血脂和肝及肾功能异常的人群,年龄、DBP、LVMI对患者舒张压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我国居民中发病率逐渐增加,有数据显示该类型疾病占据心力衰竭患者的33.45%或以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因此,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变化并干预其主要影响因素,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舒张性心力衰竭有重要临床意义[1-2]。国外还有资料显示,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增高,血压即后负荷升高会直接引起心肌代偿性重构或肥大,进而导致心肌壁发生僵硬和顺应性降低[3-4]。故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改变,并干预其影响因素,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往舒张性心力衰竭进展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11月至年11月期间,选择医院体检中心新发现高血压I级患者60例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的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非同一时间两次以上诊室所测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90mmHg;高血压1级;未服用降压药治疗。排除标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室肥厚(室间隔或左心室后壁增厚)、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二尖瓣中重度反流、二尖瓣狭窄)、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疾病、严重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贫血、发热性疾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不清的患者;二尖瓣中至重度反流及主动脉瓣反流患者[5]。
1.2调查内容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心率、SBP、DBP、空腹血糖、血脂、肝及肾功能、是否吸烟、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心电图等。同时,采用PhilipsiE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测,采集的数据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ventricularinternaldiastolicdimension,LVID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um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massindex,LVMI;LVMI=左心室质量(LVM)/体表面积(BSA)];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leejectionfraction,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arlydiastolicmitralinflowvelocity,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latediastolicmitralinflowvelocity,A)比值(Em/Am)。对每一个超声指标进行3次心动周期测量,取其平均数作为指标的定量值[6-7]。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高血压患者Em/Am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对患者舒张压的综合影响。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象人口学因素构成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B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7±2.26)kg/m2vs.(21.39±3.92)kg/m2,t=5.,P0.05];试验组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60岁及以上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对象临床指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血脂异常[28(46.67)vs.5(16.67),χ2=7.,P=0.]、肝及肾功能异常[16(26.67)vs.2(6.67),χ2=5.,P=0.]人数比例和SBP、DBP、IVST、LVPWT、LVMI、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以高血压患者Em/Am为因变量,以高血压家族史、年龄、体质量指数、血脂异常、肝肾功能异常、SBP、DBP、IVST、LVPWT、LVMI、血糖为自变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的方程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检验,P0.05),各自变量对应变量影响大小依次为:年龄(OR=5.)、DBP(OR=4.)、LVMI(OR=4.)、血脂异常(OR=4.)、LVPWT(OR=3.)、体质量指数(OR=3.)、高血压家族史(OR=3.)、E(OR=2.)、IVST(OR=2.)、血糖(OR=2.),见表3。
3讨论
客观、准确、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舒张功能评估,是使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得到正确治疗的前提。有创心导管技术可以测量左心室等容弛缓常数、左心室舒张期单位时间心腔压力的变化情况,该技术是当前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金指标”,但是由于其有创性,临床很难大范围开展。而超声心动图能无创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客观上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心内血流动力学变化[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60岁及以上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内有研究指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2多态性与云南佤族人群高血压存在明显关联,对高血压遗传易感性基因进行有效筛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高血压患者。而年龄相对较高的患者,由于机体机能蜕变和全身血管老年、粥样硬化的加重,其高血压发病的概率也会极大增加[10-11]。体质量指数越大的对象,其体脂率也相对较高,这也为高血压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同时,本研究试验组患者血脂异常、肝及肾功能异常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众所周知,血脂异常本身就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原因在于众多血脂成分均会致使血管或内皮组织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病情加重[12-13]。
本研究试验组患者SBP、DBP、IVST、LVPWT、LVMI、血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和DBP是高血压患者病情评价的“金标准”,但该两项指标分别表示血液对人体血管内壁产生的压力强度、人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情况。因此,这两项指标只能反映出患者当前心脏功能或血管功能健康状况,并不能很好表征患者心脏运动功能或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指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时,舒张早期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与舒张晚期A峰比值降低,故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m/Am比值是目前临床上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常规超声指标。但由于在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减退时可出现“假性正常化”,并且反映早期舒张功能减退不敏感,因此,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m/Am比值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一定局限性。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时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下降,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升高,故Em/Am亦表现有减低,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E峰及A峰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相比,不受心脏前负荷、瓣膜状态等流体力学的影响,因此,Em/Am在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尤其对早期舒张功能的评价更具敏感性[14-15]。同时,由于心脏舒张功能与人体二尖瓣环运动密切相关,该组织结构的运动具体包括3部分(沿心室长轴运动、瓣环旋转运动、类似括约肌运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可以了解纵行心肌吸纳为引发左心室长轴方向运动的整体情况,从而较好地反馈出患者整体的心脏舒张功能。
同时,本研究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高血压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DBP、LVMI。因此,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检测或监测,有助于对其心脏功能的舒张功能进行量化评估,从而评价其心脏功能。但是本研究为单中心进行的调查研究,所得患者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考虑到衡量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众多,不同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交互影响,这将影响到拟合回归方程时存在共线性问题,这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对各监测指标进行汇总、分类,并考虑引入因子分析的方法判断各指标对患者舒张功能的综合影响。同时,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进行的调查研究,短时间内纳入患者数相对有限,后续研究需要再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及样本量。
参考文献(略)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