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急性脑卒中应ldquo早rdquo
TUhjnbcbe - 2021/6/18 14:38:00

临床研究招募说明

#脑梗塞临床研究受试者,持续招募与筛选中,筛选流程:受试者填写资料表→上传头部影像图片→上传肢体活动视频→填写调查表。

#脑出血临床研究受试者,持续招募与筛选中,筛选流程:受试者填写资料表→上传头部影像图片→上传肢体活动视频→填写调查表。

平时生活中我们习惯会把脑卒中称为“中风”。“中风”的特征是脑组织供血不足或减少,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足。缺氧和营养不足会使脑组织坏死,导致与大脑受损区域相关的功能丧失,不同部位的功能丧失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表现比如:言语不能、肢体障碍、视力受损等。

“脑中风”后的表现形式可能相同,但按发病机理分主要有两种类型:出血性和缺血性。出血性中风,占脑卒中的13%[1],是由于血管破裂后引起的出血。缺血性中风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病例的87%[1],其原因是血液供应受阻,在局部形成血栓或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栓塞停留在脑血管中。用通俗说法比喻“脑中风”就是,好比我们有块地,它平时依靠水管来浇灌,突然有一天水管破了或者水管堵了导致没有水,这块地也就干涸了,从而导致上面种的植物枯萎衰竭。那当我们发生“脑中风”了,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出血性中风,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有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等。出血性中风手术应尽早进行,长时间的血肿压迫可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并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而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措施,目前在临床上公认的手术方式有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和溶栓。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治疗时间窗口狭窄和自身条件要符合手术指征。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是指在卒中后24小时内机械移除血栓,其效果是有效的[2]。更常见的干预方法是溶栓,即通过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击穿血栓。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的药理学药物,但只适用于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3]。不幸的是,许多患者发病后拖沓延误病情,超过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一旦中风患者病情稳定下来,就需要依靠康复干预来促进神经可塑性,在第一个月后的几个月症状的改善是最显著的[4]。

然而即使这些措施对脑卒中的结果是有显著的效果,但仍有残疾的可能。大量数据显示,有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仍在面临适应残障这一现状。以致于我们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有效改善残障现状的脑卒中治疗方式。国内外相关的专业人士正在努力研发和探索这种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干细胞疗法(徐如祥教授和张博士研究团队目前所进行的研究课题)。在往后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脑卒中应ldquo早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