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其他危重新生儿的各类脑损伤伴随明显增加,CT、超声和MRI技术相继引入新生儿领域,显著提高了颅内病变的早期确诊率和婴儿存活率。而在这三种影像诊断方法中,头颅超声检查具有无射线损害、价廉、可床旁检查及对颅脑中央部位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常规筛查新生儿颅内病变以及随访转归的重要方法。
那么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有哪些适应症?
1.可能发生颅内脑结构改变的新生儿,小婴儿的筛查(如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小婴儿,低体重儿,多胎儿,巨大儿等)。
2.有异常分娩史及相应病史的新生儿(如缺氧,窒息,宫内感染等)。
3.母亲孕期有合并症的新生儿。
新生儿颅脑常见疾病有哪些?
1.新生儿颅内出血(IVH)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3.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新生儿颅脑超声脑检查方法:
●探头要求:5.5MHz以上的高频凸阵小型探头或与线阵探头相结合。
●患儿要求:安静或睡眠状态
●操作要求:床旁操作、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
●接触患儿前洗手
●方法:多采用前囟扫查法,部分患者可增加侧囟扫查。
●常规检查切面:分冠状切和矢状切,共10个切面。
冠状切面:
1--额叶层面0°
2--侧脑室前角层面20°
3--第三脑室层面40°
4--侧脑室中央及后角层面70°
5--枕叶层面80°-90°
矢状切面:
6--正中矢状层面0°
7--侧脑室前角层面10°
8--侧脑室中央部及后角层面30°
9--岛叶层面40°-45°
10--颞叶层面60°--80°
正确选择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时间非常重要
◆颅内出血:
1.脑室内出血大多在生后3日内发生,其中最早为生后1.9小时。约有50%的脑室内出血发生在第1日,至生后第6日,90%以上的脑室内出血发生。
2.适宜的超声检查时间应在生后3天内,不迟于7天。有脑室内出血者,酌情每隔3--7天复查一次,观察出血进展及有无脑室进行性扩张。
3.无脑室内出血者酌情一周后和出院前再行头颅超声复查。
◆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生三天内观察有无脑水肿,一周后观察有无完全恢复,一月后复查有无存在遗留病变。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出生后3天内观察有无白质损伤,一周后观察有无恢复,3--4周后观察有无白质软化,3--4个月后观察有无软化灶消失及脑室扩张。
新生儿颅内出血(IVH):
●高危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机械辅助通气,Apgar5分,新生儿血压不稳定,高碳酸血症,脑血流突然增加,脑静脉压增高等。
●分型: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实质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
小脑出血
而最常见的是“脑室-脑室周围内出血”
●脑室-脑室周围内出血的分级:
(注:脉络丛出血划分为Ⅲ级颅内出血)
●各级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表现:
Ⅰ级脑室内出血:即室管膜下出血,在冠状面表现为在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见团片状回声增强区;矢状面则在丘脑尾状核沟即室管膜下区呈现椭圆形、三角形或梭形高回声区,出血可单或双侧,有时范围较大的室管膜下出血区可压迫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使脑室显影不清。
室管膜下出血
Ⅱ级脑室内出血:当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腔时,引起Ⅱ级脑室内出血。表现为,原呈无回声的侧脑室内呈现回声增强。有时在正常面积的侧脑室内不易探查到少量积血,但在侧脑室三角部及后角部位如观察到脉络丛增宽、形态不规则、回声增强或见到孤立的小块回声增强阴影,则为诊断Ⅱ级脑室内出血的有用线索。
Ⅱ级脑室内出血
Ⅲ级脑室内出血: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表现为在扩张的侧脑室内部分或完全性由呈高回声的积血所充填,矢状面显示较冠状面更为清晰。患儿因常取仰卧位,脑室内的积血易沉积在侧脑室下方即三角部及后角处,使这些部位较体部更易先行扩张。
Ⅲ级脑室内出血
Ⅳ级脑室内出血:除脑室内出血外,还伴有脑室周围白质髓静脉的出血性梗死。后者在B超中表现为沿侧脑室外上方呈球形或扇形高回声反射,多为单侧性,常见涉及严重脑室内出血同侧的额叶和顶叶,有时沿及丘脑,可伴有中线移位。罕见巨大出血延及颅脑边缘或枕叶部位。若为双侧性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则均表现为左右明显不对称,其中脑室内出血严重同侧的周围出血性梗死范围,要明显大于脑室内出血较轻的一侧。Ⅳ级脑室内出血所表现的单侧性或左右明显不对称性白质病变,可与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变清晰区别。
Ⅳ级脑室内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概念:指由重度围生期窒息引起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34周)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早产儿由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特殊性与足月儿不完全相同,称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病因:
出生前因素约占20%,如与严重宫内失血有关的母亲低血压。
出生时因素约占35%,如各种原因所致的难产;
胎盘破裂或脐带脱垂等。
出生后因素约占10%,如反复的呼吸暂停,严重的肺部疾病等。
以上各种综合因素占35%。
●超声诊断:
脑水肿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脑水肿的时间:一般于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病情越重,出现越早。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3天内水肿基本消失,中度以上脑病在3--4天是脑水肿最重。
脑水肿(早期)超声表现:
1.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
2.侧脑室明显变窄消失
3.脑结构模糊,沟回界限不清
脑水肿(晚期)超声表现:
1.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回声高于脉络丛。
2.随病程进展,原白质回声增强区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
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又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是指脑白质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浸润,多见于早产儿
●病因:缺血、感染,常伴有严重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实质的出血性梗死、脑积水、脑结构及功能改变
●局灶性病变:好发于脑室前角旁、体部、后角及三角区显示片状回声增强。弥漫性病变:脑室周围白质均匀性增强,回声高于脉络丛。
●2--5周后在梗死病变区出现囊腔改变,病情严重者可呈多发性
●脑损伤后3--4周是诊断的最佳时间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期
2--5周后梗死病变区出现囊腔改变
超声技术引入新生儿颅脑检查,以其无辐射、方便等优点,并与CT,MRI等成像技术互补,对改善新生儿围产期脑损伤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