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
在坚硬颅顶内部的膨大肿块,无论是因为肿瘤、水肿还是二者结合,都会挤压并扭曲正常脑组织,在坚硬脑镰内突或穿过小脑幕切迹下面产生脑疝。
在大脑半球之内一侧的肿块,尤其是位于颞上区的、额中部或者额顶部的肿块,使深部中心结构(如基底部神经中枢、丘脑、第三脑室、侧脑室、透明隔)向内部移动。身体同侧的扣带回被挤压,但是并不明显影响深部中央结构。镰状下疝在冠状图像上显示最清楚,还能显示胼胝体和同侧脑室底的凹陷和对侧的移位。透明隔和第三脑室弯曲远离肿块的一侧。在轴向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上,肿块同侧脑室出现挤压和向对侧移位。
颞叶和颅中窝的肿瘤使颞叶内侧的钩回和海马旁回向中线移位,继而侵袭蝶鞍上和周围(中脑)池的外侧,以及小脑幕切迹(经小脑幕下疝)。同侧中脑边缘受压,向对侧移位,并因碰撞颞叶而旋转。平扫MRI、增强CT或两者均可显示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内侧移位,对侧脚脑池和中脑周围池变窄,同侧颞叶对应后方增宽。晚期继发症状包括受压的中脑出血和单侧或双侧内侧枕部梗死(由于一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位于中央的大肿块,其力的主要矢量方向直接向下,可能导致双侧小脑幕下疝。
位于颅后窝后上部的肿瘤,包括小脑的上半部分的肿瘤,会导致小脑上蚓部和小脑半球通过小脑幕切迹后向上移位。当小脑上蚓部被向前和向上压入切迹时,它挤压小脑上脑池,并从后面使正常的四叠体池变平。肿块逐渐长大,最终导致四叉脑池和小脑上池消失,伴随着第三脑室后缘变平。
小脑下半部的肿瘤和颅后窝后室下部的其他肿块可通过枕大孔引起小脑扁桃体下移(扁桃体疝)。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T1WI-MRI上显示,如果枕大池和上颈椎后蛛网膜下腔被软组织侵袭并部分或完全消失,则可在轴位CT或MRI上提示。
(皮海瑶翻译,读片哥整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