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精选编译复发大血管闭塞的重复血管内取
TUhjnbcbe - 2021/8/20 1:08:00
本文亮点

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显示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取栓治疗后,仍有2%的复发可能,而对于复发闭塞的患者,再次取栓仍能获得较好的结局(约30%)。同时本文还对复发闭塞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指导后续治疗进而减低该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研究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5年内复发的风险女性为24%,男性为42%,其中大部分风险事件发生在首次卒中后的两周内。因此复发性LVO(rLVO)需要重复取栓(rMT)的患者数量可能相当大。

关于rMT的安全性和结局预后的文献,特别是对于同一支供血动脉来说,非常有限。Fandler等人的研究表明,同一动脉早期24小时内复发再闭塞的患者可以成功实现rMT。Bouslama等人报道了14例rMT患者,结果显示在人口统计学、卒中严重程度、腹股沟穿刺时间、再灌注率、出血性并发症、良好功能结局和死亡率上,与单次取栓患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目前导致rLVO的病因仍未明确。高达20%的LVO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由于斑块破裂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动脉到动脉的栓塞。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疾病的卒中复发风险最高。这种风险与斑块的回声性相关。此外,房颤是心源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与早期卒中复发的风险增加有关。

进一步深入理解rMT发生的频率、时间、原因、造影上和临床上的结局将有助于制定预防性医疗策略、优化血管内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分享美国6家医疗中心连续4年因rLVO行rMT治疗病例的累积经验。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重复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复发性大血管闭塞为一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本研究纳入了所有年3月至年3月期间在美国6个综合卒中中心接受rMT治疗的患者。所有数据均收集在由研究人员维护的前瞻性血管介入数据库中。

临床变量:

分析于6个参与中心内接受首次MT治疗(iMT)的患者,并筛选出行rMT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线CT平扫(NCCT)、CT血管成像(CTA),以及术后24小时或更早的NCCT。所有病例的卒中检查包括院内心律监测和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取栓术后立即或24小时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除非出现出血性梗死事件。当患者合并房颤时,在取栓术后3~14天开始抗凝治疗,除非出现出血事件。

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取栓过程使用的设备、通过次数、最终的mTICI评分、iMT后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以及出院时的结局资料。将早期再闭塞定义为首次因闭塞取栓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严重程度由NIHSS评分评估。卒中病因根据TOAST标准进行分类。成功再通定义为mTICI评分2b/3分。术后出血性并发症采用欧洲急性卒中合作研究标准进行定义。出院时采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预后。

医院的标准制定,包括各种介入方法,例如抽吸导管、支架取栓、血管内支架成型/球囊成型或不同方法的组合。

统计分析:

使用比例、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统计。对于iMT和rMT的比较,二分类变量采用McNemar检验,分类变量采用Bowker检验,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于住院期间再闭和出院后再闭患者之间的比较,二分类变量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精确法检验,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2样本检验。计算双尾面积下的P值,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软件(3.6.1)和SAS(9.4)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年3月至年3月,在6个综合卒中中心接受MT治疗的名患者中,56名患者(1.8%)接受了rMT治疗。我们分析纳入了54例患者,其余2例因iMT临床和手术资料不完整而被排除。

50例(93%)患者行1次rMT,3例(6%)行2次rMT,1例(2%)行3次rMT。中位年龄为64岁(四分位数间距为54~72岁),50%为女性(表1)。

表1.54例行rMT治疗的患者人口资料

首次LVO(iLVO)和rLVO之间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天(范围为0.8-17.8天);35名患者(65%)在首次住院期间进行了rMT治疗(表2)。住院期间再闭塞组和出院后再闭塞组在卒中病因、ASPECTS评分、MT期间设备通过次数、及最终的mTICI评分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表3)。

在rMT时,13名患者(24%)没有开始任何的抗血栓治疗,27名患者(50%)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14例(26%)患者接受了充分抗凝治疗(表1)。与出院后出现rLVO的患者相比,住院期间出现rLVO的患者较少接受卒中二级预防(34%vs.5%,P=0.)。两组患者的出院mRS评分相似(表3)。

由心源性栓塞导致rLVO发生的患者占30例(56%),其中大多数(23/35,77%)由于房颤导致。6例(11%)因动脉粥样硬化原位血栓形成导致rLVO:颅内动脉粥样硬化4例(7%),颅外动脉粥样硬化2例(4%)。其余18例患者(33%)的rLVO继发于其他原因(如血管炎、或隐源性(表2)。

表2.首次取栓和第一次重复取栓的手术特征比较

54例患者中32例(59%)在iMT期间接受了相同血管的rLVO治疗。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卒中原因为心源性栓塞(13/32,41%),左侧大脑中动脉(MCA)是最常见的受累血管(23/32,72%,表2)。4例经2次及以上rMT手术的患者中,3例发生房颤,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患者因房颤接受了3次rMT治疗,并进展成左侧MCA的局部固定狭窄,最终需要血管成形治疗。

就诊时,iLVO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14(四分位数间距为9~21),rLVO的NIHSS中位数为16(四分位数间距为10~24,P=0.96,表2)。然而,MT后的NIHSS评分在rMT后比iMT后更差(中位数12vs.7,P=0.)。与出院后再闭塞患者相比,同一住院期间内发生再闭塞的患者行rMT的NIHSS评分更差(中位数7vs.5,P=0.,表3)。

表3.住院期间再闭塞和出院后再闭塞的比较

54例患者中的32例(59%)在iMT期间实现了首通效应,26例(48%)在rMT期间实现了首通效应。54例(%)患者在iMT期间的mTICI评分为2b/3分,这一比例在rMT组为51/54(94%,表2)。

54例iMT患者中4例(7%)术后出现脑出血,2例为症状性。在rMT后,54例患者中有7例(13%)出现术后脑出血,其中4例(7%)为症状性,2例死亡(表2)。

54例患者中有50例(93%)在rMT后记录了出院时的mRS评分:15例(30%)有轻微或无症状(mRS评分≤2),25例(50%)有中至重度残疾(mRS评分3-5),10例(20%)死亡(表2)。

研究结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目前北美最大的需要rMT治疗的rLVO多中心研究。近2%接受MT治疗的患者经历过rLVO,通常发生在同一住院期间的同一治疗动脉上。对于获得血管再通,重复MT治疗似乎是安全有效的,因为30%的患者有望获得良好的结局。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和心源性栓塞可能是早期rLVO的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充分地了解MT后行rLVO的真实率,并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以减低该并发症的风险。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选编译复发大血管闭塞的重复血管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