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Wang:听班的时候发现值班的住院们总喜欢用高频。原因是高频参数简单。但简单往往不可控,毕竟是非生理性的呼吸模式,需要密切的血气监测。这里讲一下高频通气的参数设定。
==定义==
美国FDA对高频通气的定义:通气频率次/分或2.5HZ的辅助通气
HFOV在新生儿科的广泛应用,目前国内新生儿使用高频呼吸机:SensorMedicsA、SLE、Stephanie、Drager等。
==应用指征==
HFOV的适应症:1.高容量策略:改善氧合,适合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弥漫性肺不张为主要矛盾的疾病MAP=CMV+2~3cmH2O肺实质性病变、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部分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失败后的替代治疗。对于CMV疗效欠佳或失败,需改用HFOV的病例,目前尚无广泛认同的标准来界定,FiO20.5;PaCOmmHg;PaO2<50mmHg2.低容量策略:(最小压力策略):限制性肺部疾病、气胸气漏综合征,肺发育不良,或梗阻性肺部疾病MAP≤CMV==基本参数==
高频震荡通气HFOV主要参数有: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振幅、频率四大参数,此外还有吸呼比、手动肺复张、自动肺复张、容量保证等其他参数和功能。
1.平均气道压Pmean:主要是改善氧合,作用是打开肺泡,让肺泡维持开放的状态,一般数值越高,越有利于氧合。
2.吸入氧浓度FiO2:吸入氧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氧合。一般高频模式下,初始值先设置%,半个小时内降到80%,两个小时内降到60%。然后根据患儿氧合情况进行下一步调节,一般60%以下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
3.振幅:振幅为排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影响参数,一般振幅越大,越有利于改善二氧化碳的情况。初始设置一般以震荡传到患儿腹股沟处为宜。进一步调节需要结合血气分析进行复调节,一般以3-5个厘米水柱进行调节。
4.频率:体重越小,频率设置越高,一般早产儿初始频率设置12-15Hz左右为宜。一般频率较少动,但如果振幅调高到一定程度,二氧化碳排出效果还是不好,可以考虑降低频率,来增强二氧化碳的排出能力,一般最低建议不低于6-8Hz(1Hz=60次/分钟)。
5.吸呼比I:E:比较常用的两个设置33:66,或者50:50。一般前者比较常见,如果患儿肺通气状况不好,可以考虑改为50:50。
高频震荡的通气波形波形为正弦波,其中,上顶点与下顶点的差值即为振幅,震荡波形的上下震荡的中心虚线(图中横向虚线)即为平均气道压Pmean。频率×60即为1分钟内波形往复的次数。
==监测参数==
1.DCO2,二氧化碳弥散系数:反应患儿在高频通气下二氧化碳弥散排出情况的一个参数。一般在设置参数不变的情况下,DCO2升高则提示患儿CO2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排出情况转向良好。
DCO2=(VtHFO)2xFreq,
VtHFO为高频振荡容量(高频下的潮气量),Freq为高频振荡频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该参数受到肺容量的影响,因此患儿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也不存在正常值是多少的说法。只是针对一个患儿来说,随着治疗的进行,设置参数不变,顺应性转好,高频下的潮气量会增加,此参数会升高,提示二氧化碳分压呈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临床应用的时候,在患儿高频上机开始时,我们可以记录一下数值,随着治疗的进行,留意此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以辅助判断患儿二氧化碳排出情况。特别是早产儿,因患儿体重低,血量少,不宜频繁进行血气分析,可以借助此参数来分析患儿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此参数更加有意义。
2.潮气量VtHFO:反映高频下肺通气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随着治疗的进行,肺部状况转好,该参数呈上升的趋势,潮气量VtHFO上升也能反应肺部通气量的增加。该参数的大小受顺应性、频率、振幅的影响。
频率降低,该数值增加。振幅增加,该数值增加。
该参数单位为ml,高频下容量保证Vtg潮气量的计算一般为1.5-3ml/kg(不是常频里kg乘以6-7ml)。
也来判断振幅和频率的设置是否过高从而造成肺部过度牵拉。一般患儿上机设置好振幅和频率之后,机器会实时显示监测的VtHFO数值,一般数值不超过患儿公斤体重x2或者x3左右,则表明振幅和频率参数设置的相对比较安全,特殊病人应结合临床具体考量。通过DCO2或者VtHFO趋势图也能判断通气状况是否改善。
==参数设置==
PaO2主要受FiO2和MAP的影响
PCO2的清除主要受振幅的影响,其次频率
1.初始设置FiO2:可选择原来CMV的FiO2,危重患儿也可以从%逐渐下调。
MAP:初始设置较CMV时高2~3cmH2O或与CMV时相等,以后每次增加1~2cmH2O,直到FiO2≤60%,SaO%,胸片肺膨胀下缘8-9肋间隙。一般MAP最大值30cmH2O。增加MAP要谨慎,避免肺过度通气。
振幅:见到胸壁振动为度。一般25~45cmH2O。可参考2倍MAP或原CMV通气的PIP。振幅原则上不超过MAP的三倍。
2.参数调整
当MAP≤15cmH2O时,先降FiO2至0.6,再降MAP
当MAP15cmH2O时先降MAP再调FiO2
参数下调至FiO2≤0.4,MAP≤8~10cmH2O,△P≤30cmH2O,pH7.25~7.45,PaCO~50mmHg,PaO~80mmHg时可切换到CMV或考虑撤机。
==吸痰时机==
1.血氧饱和度下降
2.听诊有明显痰音
3.触诊胸廓感觉涌痰震动
4.气管导管内壁见痰液涌出
5.病人烦躁不安
6.呼吸机高压报警
7.胸壁的活动度或振动幅度减弱
8.呼吸情况发生急性改变
9.Dr.Wang听诊通气音减弱可能是痰堵的原因。高频振荡痰堵的几率较高。
==高频优势==
HFOV肺保护优势:
1.HFOV的潮气量小,相当于解剖死腔
2.吸/呼相肺泡扩张和回缩过程中容积/压力变化减至
最小
3.相对较高的MAP获得更佳的肺泡复张,保持理想的肺容量
4.降低:压力性肺损伤、容量性肺损伤、不张性肺损伤及生物性肺损伤
==高频撤机==
选择脱机方式(仅为呼吸机参数)
1.高频通气直接撤机:
FiO2<40%MAP<8cmH2O2.切换常频后撤机
FiO%左右MAP<10cmH2O切换常频,根据常频方式撤机
==使用监测==
加强血气和胸片的监测,利用VE和MV监测及时调整振幅,避免呼吸性碱中*。
上机后半小时检查血气,了解PaCO2,每天至少一次胸片了解肺容量大小,及时调整MAP。较高的平均气道压(MAP)可引起胸内压增高,妨碍静脉回流,使心搏出量下降致血压下降
合适的MAP,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可以降低影响气道压力(MAP)高于生理状态,上腔静脉压增高阻碍脑部静脉回流,导致脑室内压增高,可造成血管破裂,颅内出血。HFOV的机械震荡(Amplitude)可造成颅内压波动,从而可能会增加颅内并发症的机会。
主动呼气导致医源性呼吸性碱中*导致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及听力障碍。
HFOV后24h内,FiO2一般可降低10%,OI42(OI=×FiO2×MAP/PaO2)。如HFOV后48hOI42提示氧合失败、难以存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本平台学术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除非特别声明,发送的所有内容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