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颅内囊性病变小结
TUhjnbcbe - 2021/9/17 2:09:00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71112/5837776.html

众所周知,颅内囊性病变在MRI上一般为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变可以根据发病位置、形态进行鉴别,但由于其影像特征差别较小,因此囊性病变的鉴别仍有一定困难。

颅内囊肿可见于很多疾病,多数颅内囊性病变的发生部位具有特征性,根据其起源部位可以明确诊断或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发现颅内囊性病变后,清晰的诊断思路对于准确诊断非常必要。

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流程见下图(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相关疾病影像表现

小脑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是原发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幕下者多位于小脑半球,蚓部,也可见于脑干,发生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显示幕下肿瘤明显优于CT。

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可为囊性或实性,囊性部分呈低密度,CT常高于脑脊液,囊壁可有钙化,实性成分为等或稍低密度,肿瘤的实性部分或囊性部分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和囊壁均有强化,表现为囊结节样强化,但有时囊壁可不强化,肿瘤可以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脑干受压前移,桥小脑角池闭塞,幕上脑室系统扩大,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属于WHOI级,由间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肿瘤大小不一,小者如针头或绿豆,大者可达十余厘米,囊性变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突出特点,囊性部分体积可远远超过肿瘤本身,此时肿瘤的实性成分称为附壁结节,肿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少数在延髓和脊髓,小脑蚓部,桥小脑角,发生于大脑半球罕见,好发于20-40岁成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

根据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三型,即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肿型,实质型。

大囊小结节型为血管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CT表现为以囊性为主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腔内密度均匀,CT值10-20HU,囊壁边缘光整,内有等密度或高于囊液的稍低密度灶的附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显著强化,瘤周水肿较轻,占位效应明显,可有程度不一的幕上脑积水征象,MRI表现为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的长T1长T2囊性病灶,瘤壁可见T1略低或等信号,T2高信号的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

单纯囊肿型少见,可能是由于附壁结节很小而不能显示,MRI增强扫描多方位观察有可能发现小结节。

实质肿块型也少见,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瘤,形态不规则,ct平扫成等或混杂密度,MRI平扫,T1呈稍低或很低混杂信号,T2呈混杂高信号,其内往往可见血管流空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质显著强化,少数患者有家族史,眼眶和可合并类似病变,或合并胰腺、肾脏、肺多发囊肿或肿瘤。

神经囊虫病

脑囊虫病为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所致,是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占全身各系统能虫病的60-90%,多数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尤其是基底池和脑沟深部,大脑半球和脑室内也是常见部位,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

不同时期脑囊虫的影像学表现不一,早期(囊泡期)表现为光滑壁薄的CSF样密度或信号的囊性病灶,周围很少有水肿,强化也少见,囊壁结节出现提示活的幼虫头节存在,呈现典型的“囊+结节”改变;囊肿退变(胶质-囊泡期)会出现炎性反应,周围水肿和囊壁强化,囊内液体信号也比CSF信号增高;恢复期ct平扫见等密度囊内伴高密度钙化结节,周围水肿和囊壁强化仍存在,MRI增强常见结节状或环形强化提示肉芽肿形成,钙化头节的存在呈现靶征、牛眼征,静止期能内仍有钙化结节,但不伴有占位效应和强化,多灶病变及不同时期病变往往共存。

脑包虫病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病,是一种颅内感染性疾病,脑包虫病仅占1-2%,常和肝、肺包虫同时发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位于幕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累及一个脑叶,也可多发分布于两侧。常为孤立的球形,单房囊性病灶,直径长为4-10cm,囊内含透明液体,可有子囊,类似白色小葡萄,囊内小头节聚集成沙粒状,即包虫砂,患者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或癫痫发作等。

MRI诊断脑包虫病具有独到优势,脑囊性包虫在未发生破裂时T2呈环形低信号。DWI弥散受限,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不强化;若发生破裂,可见灶周水肿,囊壁显示不清,增强扫描环形强化,脑泡型包虫T2表现为块状低信号,呈煤炭样,并可见蜂窝状长T2小囊泡影,有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松果体囊肿

松果体囊肿很常见,常规尸体解剖约40%可见松果体囊肿,其形成可能是由于松果体变性、囊变所致,也可能为三脑室松果体憩室,后者衬有室管膜,囊肿内的上皮可具有分泌功能,使囊肿增大产生占位效应,出现临床症状,松果体囊肿一般比较小,直径1cm左右,一般无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多数是在头颅CT或MRI检查时偶尔发现,无明显临床意义,少数松果体囊肿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积水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松果体囊肿通常呈卵圆形,边界清,呈长T1长T2信号影,若含有蛋白质,T1信号可高于脑脊液,囊肿壁在T1呈等或稍高信号,T2低信号,增强扫描囊肿本身不强化,但围绕在囊肿周围的正常松果体呈环形明显强化,不要误认为是肿瘤的囊变或脓肿。

推荐阅读:

大脑-枕叶,枕叶癫痫

大脑-顶叶

小脑的解剖与定位诊断

大脑-额叶(功能及病损表现)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大脑-颞叶

间脑-丘脑(diencephalon)

间脑-上丘脑、底丘脑

脑干的神经解剖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及常见的脑干临床综合征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medialmedullaryinfarction)

脊髓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脊髓损伤

脑的血管

脑血管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脊髓的血管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相关疾病

脑神经(第Ⅰ、Ⅱ、Ⅲ、Ⅳ、Ⅵ对神经)

脑神经(第Ⅴ、Ⅶ、Ⅷ、Ⅸ、Ⅹ、Ⅺ、Ⅻ对神经)

头颅MR高清解剖

真人演示:耳石症复位法详解(快快收藏!)

颅神经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定位

精美脑血管图谱

脑梗死的MRI分期图解

脑出血MRI信号演变丨包懂包会~

孤立性眩晕(IsolatedVertigo)

复视的诊断思路

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

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

脑微出血(CMBs)除了SWI低信号外还有哪些特点?

大脑中动脉解剖与临床(值得收藏)

大脑前动脉分段图解

大脑后动脉分段图片详解

神经病学基础--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影像特定部位疾病谱

「猪鼻征」超级形象的解释了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特征表现!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

6张图完美解释大脑静脉系统MRV及各自引流区域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诊断要点:十字征解读

脑桥病变的定性诊断与影像学特点(1)

脑桥病变的定性诊断与影像学特点(2)

脉络膜前动脉解剖和功能

脉络膜后动脉解剖及其动脉瘤

两种常见脑萎缩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颅内囊性病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