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BE
HAPPY
早产儿与疫苗接种
儿童疫苗接种在保障儿童健康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免疫接种计划,新生儿期需接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以及卡介苗。但是对于早产的宝宝,是否同足月儿一样进行免疫接种呢?
早产儿的定义什么是早产儿
所谓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其身体各器官构建和生理功能呈不同程度的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肺发育不良、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是处于特殊健康状态的新生儿,根据不同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28周)、早期早产儿(28-32周)、中晚期早产儿(32-37周)。早产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发育不成熟,水平低下,血清缺乏调理素,通过母体胎盘获得的IgG量少,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早产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应按足月儿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至满月后所有早产儿对疫苗的应答能力与足月儿相当
可爱每一天
卡介苗
新生儿期需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以及乙肝疫苗。大多数情况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对常规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应答效果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别。早产儿可以接种各类疫苗(出生体重<2.5kg的早产儿接种卡介苗除外)。出生体重<2.5k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卡介苗。待体重>2.5kg,生长发育良好,可接种卡介苗
乙肝疫苗
早产儿可以按照足月儿相同的乙肝免疫策略进行接种,但对于出生体重<2kg的早产儿,出生后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较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再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HBsAg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危重早产儿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校审:张亚需
文案:陈燕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