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张平
北京京*脑瘫病研究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西结合学会第六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孩子出生是一个家庭里的大喜事,许多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能吃会睡,一般都认为孩子顺利出生后情况正常。但专家指出,脑瘫症状多在婴儿期出现,一般在6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的异常,病情严重者即会出现一些迹象。
1、身体僵硬,穿衣、弯曲胳膊等肢体困难,身体姿势固定;
2、身体松软,两三个月的婴儿无法提起头,四肢都比较下垂无力,一个月的孩子就可以看出来的;
3、喂养困难,不爱吃饭,不会吞咽,吸奶无力和吞咽不协调,频繁吐奶;
4、举头不稳,不会抬头,当孩子4-5个月趴在床上,或者六个月坐起来头没办法抬起来,孩子患脑瘫可能性较大;
5、眼睛斜视,当孩子在2-3个月时眼球固定不动,不随外物的移动转动,或目光斜视,要注意检查;
6、头围指标是孕期检查判断孩子脑部发育的重要指标;
7、到孩子6个月左右时,喊孩子的名字是可以有反应的,前提是之前经常喊;
8、脑瘫儿常见足外翻;易哭、易闹,非常敏感激动;
导致宝宝发育落后的还有这些原因:
①有的宝宝喂养不当,导致营养不良,可能表现为发育落后。
②有的宝宝可能有比较严重的贫血,影响了宝宝的发育。
③有的家长过于保护和宠爱,什么都给宝宝包办了,当宝宝要活动时,家长担心磕到、碰到,处处限制,剥夺了宝宝发育的机会,导致他们发育落后。
也有一些宝宝是因为其他疾病表现为发育落后,但他们并不能诊断为脑瘫。
①自闭症宝宝可能存在运动发育迟缓,但他是以言语及社交障碍为主要表现,并不是“脑瘫”。
②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宝宝也可表现为站立、行走困难,但骨盆片子可能明确看到宝宝有髋关节的问题,而不是“脑瘫”。
③还有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杜氏肌营养不良、21三体综合征、脊髓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这类宝宝都可能有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但这些疾病也都不能被称为“脑瘫”。
医生推荐——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帮助孩子走向正常人生!
首先,脑瘫是一种跨学科、多病变、综合性的系统疾病。脑瘫病变在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和功能受损,症状涉及神经、肌肉、骨骼、生长发育等多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畸形、生长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等。脑瘫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等各个学科领域。脑瘫的治疗,以单一科室给出的治疗方案为主导,难免顾此失彼、缺乏系统性,治疗往往收效甚微,患者在康复路上遥遥无期。
其次,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结合当今先进的脑瘫治疗理念为基础,探索从诊断到治疗到康复各个环节都多学科联合评估跟踪的治疗思路,集神经内、外科、脊柱外科、矫形外科、儿科及康复科为一体,以较强大的综合神经康复为基础,以适应性强的手术治疗为特色,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会诊、评估,制定针对性、系统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并实施与跟踪修正,力求最大限度实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目标。
该如何预防小儿脑瘫?
怀孕前
父母亲应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还要防止备孕期间风疹病*感染。
怀孕后
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保证营养,防止早产。
婴儿出生后
最好是用母乳喂养,确保婴儿得到充足的营养;要定期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病等疫苗接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发热、颈硬、嗜睡、腹泻等现象,医院及时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