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今年54岁,患高血压已有18年。4个月前在家突发意识不清,医生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入院后医生紧急为其实施了脑内血肿清除,手术顺利。命是保住了,但自此徐先生只能长期卧床,也不能说话,生活方面全部需要家属照顾料理。4月25日,徐先生医院,检查发现再次脑出血。此次徐先生的情况很糟糕,病情不断恶化,预后很差。
在临床,脑出血再发病例并不少见。相比于治疗,脑出血的预防更为关键。尤其是已经发生过脑出血的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复发概率在第一次发病后的1年内最高,然后慢慢降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慢慢升高。
主要和脑出血复发相关的风险有:
(1)高血压。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定时量血压,低于/80mmHg的病人属于控制良好。情绪激动、剧烈活动、气温骤降等都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尽量避免。
(2)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避免每天超过2次的饮酒,避免吸烟和药物滥用,及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都可能是有好处的。关于吸烟、饮酒的危害不用多说了;药物滥用指的是吸*等成瘾药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俗点讲就是有些人打呼噜打着打着就不响了。这个其实是病,除了诱发脑出血之外,还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初发脑出血的出血部位,脑叶内出血最容易复发。
(4)高龄。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脑淀粉样变性,可以看成是一个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如果是该病引起的脑出血,容易复发。
(5)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这个是最为复杂而难以解释的项目,因为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病人往往有比较严重的心脑疾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脑梗死等等。所以是否继续用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可能需要相关科室的医生讨论才能得出结论。
(6)磁共振提示“腔隙性脑梗死”,由于腔隙性脑梗死和自发性颅内出血拥有类似的发病原因,所以目前认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脑出血。
上述的原因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可以人为改变的风险只有高血压、生活习惯和抗凝药物,所以这三点显得尤为重要。定期测量血压、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停止不必要的抗凝治疗都可以降低再出血的概率。
专家名片
刘德强
职称:主任医师
专科:神经外科
专长: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专长于脑外科、普外科疾病的诊治。擅长脑外科疾病微创手术治疗,尤其擅长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等脑外科危重急症的抢救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部分内容转自“浙二神外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