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脑出血
科学防护
知识科普
自我防护
概念
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引
起消化道出血。
●脑心综合征:脑出血导致心脏跳动的快慢和节奏等发生异常。
●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
●中枢性呼吸异常:呼吸快慢、节律发生异常,昏迷患者多见。
●中枢性呃逆:即打嗝不止。
●中枢性肺水肿
●肺部感染
常见症状
1
非功能区的少量出血:可能仅仅表现为头痛等轻度症状,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脑干出血等则可引起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死亡。
2
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等症状。
3
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出现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等症状。
4
脑桥少量出血: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出血时则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及生命。
5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等小脑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病因
1
原发性脑出血:起源于小血管自发破裂的脑内出血,无明确病因直接引起。主要由长期高血压或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小血管(或穿支动脉)自发破裂导致,占所有脑出血的78%~88%。
1
高血压:这种慢性病会在长时间内损伤血管壁。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可预防病因。
2
脑淀粉样血管病:随老化和高血压出现的一种血管壁异常的疾病。引发大出血前,可能会引起许多微小、不被察觉的出血。
2
继发性脑出血:由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异常或其他原因直接引起的脑内出血,占全部脑出血的20%左右。常见病因如下:
1
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大脑内部和大脑周围的血管弱化,可能出生时就存在,但出现症状时才能诊断。
2
肿瘤:如脑肿瘤或动脉瘤。动脉瘤破裂,使血液流入大脑,导致脑卒中。
3
血液病:例如血友病和镰状细胞贫血。血友病患者的血液中缺少凝血机制所必需的凝血因子,一旦出血难以止住。而镰状细胞贫血由于红细胞的异常会出现溶血。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能伴发脑出血。
4
药物因素: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物。
健康指导和干预
多数脑出血与特定的危险因素有关,加以控制即可有效预防脑出血发生或再发。具体预防方式如下:
1
治疗血压:高血压是目前预防脑出血复发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对发生过卒中事件的人群,不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史,开始降压治疗对于降低卒中,尤其是脑出血复发率都有明显效果。
2
安全用药:谨慎使用华法林或可卡因。如果正服用该药,应注意定期监测,以确保血药浓度处于安全水平。
3
控制慢病:如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并预防便秘。
4
生活规律:改变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5
适当运动:养成锻炼的习惯,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功能,控制体重。
6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
7
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