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1日,医院神经外科来了一位头痛患者,磁共振增强扫描示左侧颞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一场刀尖上的舞蹈即将上演。
手术难点
肿瘤位于左侧颞部,尺寸较大,约6cm*5cm*4cm,脑室系统受压严重,脑中线向对侧偏移,病灶周围血管密集,一旦损伤,可能导致大面积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年龄偏高,术后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可能性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术前准备
患者李某(化名),女,5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加呕吐,右侧肢体活动无力,磁共振增强扫描示:左侧颞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家属多方打听,权衡利弊后,决定来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手术,神经外科团队高度重视,外聘专家杨小岗和科主任武保华查房后认为,患者既往体健,手术指征明确,无禁忌症,指示完善术前准备,组织全科医生讨论病例,从围术期的准备,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处置方法,再到术后的康复治疗制订了细致缜密的计划,主管医生李锋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将手术步骤一步步介绍给患者及家属,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术中维艰
2月22日上午10时,静悄悄的手术室内只听见手术器械发出有序的摆放声,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配合下,神经外科团队开始了这场艰难的战斗,大家神情坚定,信心十足,配合默契,显微镜下,刀尖在血管、脑组织、硬脑膜间不断移动,“手术剪”、“脑膜镊”、“止血纱”、“脑棉片”、“缝合针”……一把把器械在不断传递,手术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一根根血管、神经被仔细分离保护,5小时后,医生们头上细细的汗珠慢慢退去,大家专注严肃的脸上逐渐舒展笑颜,手术圆满完成。术后满意
经过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操作,历时约5小时,硬脑膜、血管、神经与瘤体分离成功。神经外科团队上演了一曲精美的刀尖上舞蹈,瘤体完整分离成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与人正常沟通,肢体活动正常,家属们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技术评价
这是一次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这是一次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需要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做辅助铺垫;需要多学科医生智慧的心血凝结;需要神外、麻醉、监护、手术、护理团队的精心协作。手术的成功,是团队凝聚力的体现,是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标志着我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贴心*策
医院自年开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患者入院时只需按要求登记个人信息,由医院垫付医药费,出院结算时,扣除医保报销部分,患者只需要支付个人承担部分。据了解,医院,住院费用在8-10万元,而在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模式下,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承担个人支付部分2-3万元,该*策极大地减轻患者垫付医疗费用的压力,真正地做到惠民利民,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首位。
科普环节
神经外科主任武保华表示,脑膜瘤是一种颅内原发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90%的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只要术中能够切除干净,一般不会复发,但脑膜瘤和其他肿瘤一样,想要取得好的疗效,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肢体乏力、抽搐等症状时,医院就诊。
团队介绍
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年11月,是以颅脑外伤及脑出血为主的精准化高端科室,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9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含外聘专家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11名;目前开设床位27张,其中监护床位4张,抢救床位1张。科室环境安静优雅,医护服务热情,常态化开展人文护理、优质护理活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直以来,医院神经外科本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服务理念,坚持“仁德、精医、笃行、惠民”院训,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对志丹、华池、定边等临近县城产生辐射效应。科室设备有:颅内压监护仪、有创呼吸机、颅脑降温仪、震动排痰仪、输液泵设备、莱卡显微镜、常规开颅动力系统等。在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借助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的精确检查,全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神经外科可医院常规业务,如复杂性头皮撕脱清创、颅骨骨折开颅整复术、颅骨修补术、各种因外伤引起的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的开颅及微创手术、后颅凹及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凸面脑膜瘤开颅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文图:师宝康审核:贺东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