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不大,但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患者偏瘫的肢体早期康复。
我们要计算血肿量,一般来说抽到血肿量的70-80%就很好了,剩下的可以引流。
借助远程5G和手术机器人平台,可以把北京医生相对先进医院的普通患者身上。
专家访谈医院单永治:借助5G远程和机器人平台将先医院
神外前沿:请您介绍本例患者的大体概况?
单永治:这例患者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部位位于外囊,右侧出血,血肿量不是很大,但是位于功能区,患者的左侧肢体活动受到影响,处于轻偏瘫的状态。
神外前沿:为什么要给该患者积极做手术呢?
单永治:我们考虑到虽然血肿量不大,对患者生命的危险可能不是很大,但早期手术把血肿清除掉之后,有助于患者偏瘫的肢体早期康复;如果不做手术,恢复的周期可能会很长。患者早期手术之后早期康复,这样未来遗留功能障碍的几率就会比较低。
从大的方面来说,减少个人漫长康复路程,对于医保、个人承担费用可能会降低很多,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给该患者积极的去做手术的原因。
神外前沿:本医院指导的必要性在哪呢?
单永治: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并且全医院,都是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为什么这例手术要考虑从北京费大精力去做呢?首先该患者血肿量不是很大,如果单纯凭一个没有很成功经验的大夫来说,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借助远程5G和手术机器人平台,可以把北京医生相对先进医院的普通患者身上。
大家都知道,脑出血这种急症患者不可能从当地转运到北京来做手术的,当然,我们不是说当地医生水平不好,毕竟医生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逐渐充实的过程。我想,刚开始通过北京等大城市相对经验丰富医生的帮扶,将来可能会逐渐汇集到当地的老百姓,尤其先进技术的推广,可能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神外前沿:机械臂的走位,医院赵国光院长和您操作呢?担心操作的延时等因素吗?
单永治:从我们实际操作来看,5G基本上不存在延时等问题。就像您刚才说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手术的核心是手术计划和路径的设计,至于后面这手术机器人机械臂走位,包括具体的操作穿刺过程等,实际上当地医生完成也没有问题,我们通过机器臂走位想再验证下我们设计的路径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也是二次验证的过程。
神外前沿:本例患者在一次抽完之后,您指导再抽一次。为什么要做这样调整呢?
单永治:大家知道血肿是不规则的,我们设计血肿穿刺原则是贯穿血肿,沿着血肿的长轴,因为这次的抽吸点可能偏前,我们称之靶点,可能局部抽干净了,但是它后面这部分可能还没有抽到,所以我们让他逐渐的缓慢的采取用倒退的方式,争取把血肿抽吸的更干净。
当然这里对于手术路径的规划,血肿量的估算,包括抽吸的技巧等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盲目操作还可能会再出血的问题,比如本来设计勾画的血肿量20毫升,实际抽出30毫升血,这说明可能有再出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计算血肿量,一般来说抽到血肿量的70-80%就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血肿量可以通过引流把它完全清除的很干净。
神外前沿:未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贵功能神外领域甚至整个神外领域,您有什么打算吗?
单永治:这就要说到赵国光院长领衔建立的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体系。大家知道,机器人辅助手术一是微创,一是精准,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我们现在力图要做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全覆盖,我指的全覆盖包括这种血肿的穿刺抽吸,还有更多的比如活检、癫痫的SEEG置入、帕金森,内镜,脊柱等等,这些在我们这都有开展,将来基本上覆盖了神经外科的大部分病种。所以说从过去传统的开刀这种手术,我们将来有一部分可能要过渡到机器人辅助的精准微创手术。
这次的远程5G医疗又有了一个更新的尝试,将来比如说远程疑难病的活检,帕金森,包括像脑出血这种手术可能我们通过远程5G在北京和异地就可以完成,我想将来还是有很大的推广的意义。
神外前沿:您在远程5G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障碍?和您亲自在手术室里面操作,感觉是否不一样呢?
单永治:目前看还好,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包括血肿的勾画等都没有问题,但是确实还有一些有提升的空间。比如本例患者,实际上我们做了术前血管CTA序列,如果想做得更好的话,可以把皮层脑表面血管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穿刺路径的选择,可能就规避开这些血管,更进一步的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和提高它的安全性。
要点摘录-医院医院李忠华教授:手术机器人改变了脑出血治疗的理念,此前少医院是保守治疗。
少量的功能区脑出血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希望积累病例并推动专家共识的形成。
年,医院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的手术量在国内遥遥领先,并取得积极疗效。
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的穿刺手术,并非大材小用,能够让手术医生心里更有底,术中可以尽可能多的抽出血肿。
专家访谈专访李忠华:机器人辅助手术改变了脑出血治疗的理念
神外前沿:请您简单介绍下手术的情况,这是个外囊的高血压脑出血,对您来说应该是非常轻松的一个很小的手术了,那么这次为医院合作做远程手术呢?未来是否也为了贵院的远程医疗打个基础,比如说广西的其他基层地区,您也能够远程指导呢?
李忠华:首先说外囊区的少量脑出血,如果没有手术机器人,我们可能会选择保守治疗,这样可能会延长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而且对神经组织压迫造成的影响以及血肿崩解的产物对神经元和神经传导束的*性作用,患者恢复起来远没有做机器人辅助手术产生的效果好。
我们又做了DTI检查,所以我们认为该患者适合手术,但是这样不足10毫升的手术,就像年9月份第九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李廷阳教授所讲一样,手术机器人引领和改变了脑出血治疗的理念(详见演讲整理),这样少量医院是保守治疗的。
医院开展了比如5毫升内囊区的出血手术,患者恢复也比较好,但只是我们一家之言,说服力有限,所以我医院赵国光院长是国家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果说我们在主委和主委单位的指导下来开展这样的业务,日积月累,未来可能对少量的脑出血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就会形成专家共识,那样可能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以后开展少量的功能区的脑出血的手术,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从年看,我们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的手术量应该在国内遥遥领先,所以赵国光院长团队也有这种想法,将来把我们作为广西甚至西南地区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的一个分中心,医院医生运用5G远程来开展工作。
这就像赵国光院长在接受神外前沿访谈中所讲一样(专访赵国光链接),5G技术特别适合边远地区,通过机器人的辅助,进行精准治疗。医院应该积极去开展脑出血,如果有机器人辅助手术,通过5G远程,可能像医院机器人团队的医生完全可以仿照赵国光院长这种模式,再把机器人辅助手术推广出去,所以我们有这方面的考量。
神外前沿:高血压脑出血全国的医生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