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心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不简单
TUhjnbcbe - 2022/3/12 18:03:00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急诊信息

平台--急诊EM智库

先看看这个病例,如何诊断?

1

概念

CT平扫显示出脑蛛网膜下腔呈现血性的高密度值,但实际上并无出血,其病因并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现象,即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病因

1.缺血缺氧性脑病;

2.再灌注损伤性脑病。

3.大面积脑梗死。

4.病*性脑膜脑炎。

5.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6.病*性血管炎。

7.化脓性脑膜炎。

8.静脉窦血栓形成。

9.鞘内或血管内造影剂注射。

10.自发性颅内低压。

11.脑占位性病变和甲醛中*,个别的健康成人或儿童

3

发病机制

1.鞘内或血管内造影剂注射造成高密度;

2.严重的脑水肿压迫静脉窦,导致脑静脉回流受阻,表浅静脉扩张,与密度减低的脑实质形成反差,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其分布与扩张的静脉分布相一致。

3.炎症所造成的蛋白等炎性物质的渗出可能会增加基底池和蛛网膜下腔的密度,但其程度微乎其微;

4.升高的颅内压和严重的脑水肿共同导致的脑表面血管扩张的协同作用

4

临床表现

头痛及颈背部疼痛、恶心、头晕、视力模糊、语言障碍、意识丧失,甚至昏迷。

5

CT表现及鉴别诊断

1.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呈现的高密度影其分布相对对称,较为弥散,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高密度影的分布则与其破裂的动脉瘤的部位息息相关。

2.在增强扫描中,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的高密度区可被显著强化。

3.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灰白质之间CT值差异明显小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4.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室、脑沟、脑裂相对缩小,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早期有35%-70%表现为脑室扩大。

5.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高密度区的CT值平均为29-33HU,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60-70HU。

6.在时间进程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出率是:发病后2天%,发病后1周50%,发病后2周30%,发病后3周0%;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可能发病后2-3天出现类似表现并持续存在。

●转载自华夏影像诊断中心、急诊医学资讯

图片来源于华夏影像诊断中心、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心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