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动脉血管分为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血液中都含有胆固醇,如果胆固醇进入到血管内膜,逐渐累积,就形成了动脉粥样斑块。
动脉形成斑块后,血管腔就会越来越狭窄,引起相应部位组织器官(如心脏、大脑等)的缺血,这就是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就是血管里面血流的压力增高了。比如正常情况下血管里面的压力只有毫米汞柱,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的压力可以增高到毫米汞柱以上,甚至会高达毫米汞柱。这么高的压力,就会把动脉血管内膜损坏。血管内膜损坏、出现小裂口后,胆固醇就会轻松进入血管内膜和血管中层之间了。
缺水:高血压的潜在危险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当身体缺水或出现旱灾时,细胞内66%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细胞外26%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8%的水分是从血液中吸纳的。
身体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当全身的液体流量减少时,主要血管的孔径就会收缩(关闭内腔),否则,就没有足够的液体填充腔内的空间。
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一部分细胞会脱水,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床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
肥胖、缺少运动、吸烟、长期精神紧张或失眠、盐摄入量过多、不爱喝水、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高血压危害
对多数患者而言,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不少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在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
很多患者是在发生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血压高。因此高血压又称为“无声杀手”。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多喝水对高血压患者有四大好处
1、稀释血液,减小血液的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促进排便,减少高血压朋友排便时脑出血的风险;
3、增加尿量,带走身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减少肾脏疾病发生的几率;
4、降低血液中盐的浓度,盐分过高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液中的盐浓度降低了,对血压的控制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由此可见,高血压的朋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专家提出了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的“三个三”理论,即“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
三个半分钟
第一个半分钟:夜间醒来上卫生间之前,或早晨醒来起床之前,应继续平卧半分钟后再起身。
第二个半分钟:起身后不要立即下床,应继续在床上坐半分钟。
第三个半分钟:起来后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半分钟,最后才可以下地活动。
三个半小时
第一个半小时:每天早上应步行半小时。
第二个半小时:中午应睡觉半小时(最好也超过半小时)。
第三个半小时:晚上应散步半小时。
三杯水
第一杯水:晚上睡觉前要饮一杯温水。
第二杯水:半夜醒来要饮一杯温水。
第三杯水:早晨起床后要饮一杯温水。
夜间人体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饮一杯温水可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半夜醒来,人体经过几个小时的消耗已经处在缺水状态,此时饮一杯温水,可以缓解人体的缺水状况,保持肠道的湿润,防止出现因大便干燥引发的心梗、脑出血等疾病。早晨点是血压上升的高峰期,这时在人的心脑血管内极易形成血栓,此时饮一杯温水可以稀释血液,还可起到通便的作用。
注:本文由饮用水世界